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天地一绝紫玉扇 第五十五章 兵困曼汗

第五十五章 兵困曼汗

    且说,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朝赶出中原后,大元朝廷并未完全灭亡,而是余部退入到西北大漠之中。这元室嗣主,脱古思帖木儿,为大将军蓝天玉所破后,败走到了喀喇和林一带,竟被其长子也速迭儿所杀,这下,元人部众相互不服,便分为数支,各自为政了。

    而且,元人在强盛时,已平定了中亚细亚,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一部分,大约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元室所封诸王中,有察合台、窝阔台、伊儿、钦察等诸汗国。这些汗国,见大元朝廷为大明所败,退到了西北,便大怒起来,遂相约诸汗国起兵,汇集元朝余部,多次大举东征,意欲恢复大元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因此,大明朝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始,便面临着这些元朝余党的不断侵扰。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备元朝余部,卷土重来的可能,便在蒙古人与汉人居住区的分界线上,从东部的辽东,到西北的甘肃一带,先后封了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庆王、肃王等藩王,作为保护中原的屏障,以镇守北部,抵抗元朝余部可能的南下。

    后明建文皇帝时,朝廷为加强中央集权,便逐次将藩王的兵权上收,以削弱这些藩王的势力。到大明永乐皇帝时,若遇西北元朝余部作乱,大明朝廷便要派出大军,前往西北一带,进行清剿。

    这时,大元朝廷自为也速帖儿篡位后,内部几经数乱,逐渐分为两大部,一部自去大元国号,自称鞑靼,一部号为瓦剌。这鞑靼和瓦剌两国,便在大明朝的西北边境,不断南侵扰乱。永乐皇帝为此,曾数次派出大军攻打,将这些元朝的余部,赶入到大漠的深处。

    这年五月的一天,永乐皇帝上朝时,兵部刘尚书,便立即将西北守将传来的奏折,上奏了皇上,

    永乐皇帝一看奏折,大惊,竟是西北守将急报,鞑靼、瓦剌两国合兵二十万,自乌雷尔、查干诺尔、乌兰固木,分三路深入大明国土,前锋已进抵科布多一带,军情十分紧急。

    皇上阅完奏折后,十分震怒,便立即传旨,令淇国公邱天福为征虏大将军,尽统青海、甘肃、陕西三省的二十万大军,攻打鞑靼、瓦剌两国。

    这邱天福率二十万大军,北出新疆进至漫汗。鞑靼和瓦剌两国便早已探得,于是两国统领将大军退至乌列盖附近,准备以逸待劳,以歼大明军队。

    这邱天福,见自己大军所至,元人竟相退走,不由自筹道:敌兵到底是怕我大明朝的声威,现在敌人势穷力蹙,立手可灭。于是,他自率轻骑,带前锋万余,追击敌人。

    在离科布尔百里之地,前锋遇鞑靼军一部,邱天福当即下令出击,将敌军追杀过河,并活捉敌军头领一人,邱天福亲自审问,那敌军头领回答:鞑靼、瓦剌两国统领,正率残军仓皇西逃,离此地不过数十里。

    这邱天福一听大喜,不由对诸将道:“我们马上追击,擒贼先擒王,此次定可成功。”

    这时,参军李远志谏道:“大将军不可,恐敌众有诈,应探报确实,再行进兵。而且我大军尚且在后,需待大军汇集,再行进兵未迟。”

    邱天福听此一说,轻哼一声,不以为然道:“敌兵仓皇而去,我等不追,难道要放敌军而去不成?”

    李远志直言,再道:“大将军,应还记得皇上在圣旨中,再三告戒,兵宜慎重,毋为敌绐。难道大将军忘了吗?”

    邱天福这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不由大怒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妄托皇上威灵,敢来辩舌,军法俱在,莫怪本帅无情。”

    李远志见此,只得住口不言。

    另一偏将王忠,见此,只得又轻声言道:“如此甚是凶险,请大将军慎而行之。”

    邱天福沉声道:“我主意已定,勿在多言。”

    便传令前锋,麾军直进,追出数十余里,又与一敌军想遇,双方还未接战,敌军便又仓皇退走。

    邱天福见此,再令追击,前锋这时进至一片深林丛菁中。突然,四下号角声大起,预先隐伏在此的敌军,从遍地里冲杀出来。

    邱天福见了,这才大惊,才知中计,急忙下令退军,不想,他们已被敌军四下围困。邱天福无奈只得令大军就地抵抗,这时敌军越来越多,邱天福便又下令突围,并亲率火真、王聪众将出战。可是元人太多,经数战后,几人先后都战死了。

    只有参将李远志和偏将王忠两人,率千余残军突围而出,也被敌人追到,再次陷入危急,两人力战多时,仍不敌战死。

    后面大军赶到后,又被元人一阵冲杀,伤毙数万,无法稳住阵势,余部在副将耿和的带领下,只得向新疆哲金一路退去。

    这耿和率残军退到哲金,一边重新布阵调兵,以防元人追来,一边急报朝廷。

    永乐皇帝闻报,震怒异常,思虑再三,皇上一边下旨,由耿和全权统领余军,在哲金一带防守,并严令耿和,不得轻率与敌军交战。一边又传旨兵部,再起大军三十万,要御驾亲征。

    时间已是当年七月,永乐皇帝命皇太子监国,太师李荣、兵部尚书刘智、吏部尚书徐成化、九门提督孙瞻基留守北京,管理朝政,接运军饷。

    皇上自己亲率大军三十万,命大将徐成杰为先锋,自领扫北将军王朋、平北将军柳玉、抚北将军郑亨、偏将刘才、刘荣等人,又命时任广西巡抚的张天浩,自广西赶到甘肃,任军中参将。再调锦衣卫首领石公公,率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百十名,随军护卫。督师三十万,自甘肃出塞,大军一路向北,预备在大雪来临前,将敌军赶回到大漠中。

    这时鞑靼、瓦剌两国,已探知大明永乐皇上亲率三十万大军,前来征剿,便再增兵十余万人,并将大军也向前推至车车格一带,以对抗明朝军队。

    皇上率大军一路急行,经过老爷庙,一路向西北进军。这其间,并未与大量元军遭遇,所遇仅有小股的散兵游勇。这些小股元兵,又如何能是明朝大军之敌手,均是一触即溃。所以,皇上所率大军,前进甚是顺利。

    这日,行至清水源一地,天色尚热,军士、马匹多渴,沿途河水,竟咸苦不可饮。皇上闻报,甚为忧虑。此时,正逢一位老年牧人过此,皇上亲临问之,老牧人手指西北,说道:“此去二十余里,有甘泉一处,可供人马饮之。”

    皇上一听大喜,便命大军再向西行,行至不远,果然见一坡下,有一清泉,水味甘冽,皇上便让军士、马匹饮之。大军得以解困。皇上见大军饮后安全,大为高兴,便赐此泉名“神应泉”。

    随后,大军进至苍山峡,先锋徐成杰来报,他们抓住了小股敌军。皇上见报,料有大股敌军不远,便下令大军渡河前进。

    这次遭遇的大股敌军,正是由鞑靼先锋大将,本雅史里率领的数万敌军。这本雅史里见明军渡河后,却并不接战,而是一路引着明军,向西退去。

    皇上见敌军人数并不众多,便命大军奋勇追击,追至斡难河畔,明军终于追上了敌军先锋本雅史里本人。

    皇上见此,便下令大军冲杀过去,这本雅史里也只好挥军与明军接战,两军便在这斡难河畔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明军见皇上亲自督阵,那有不奋勇当先者,于是大军勇猛地向敌军冲去,本雅史里抵挡不住,只得大败而退,军士被明军斩杀无数。

    本雅史里见明军如此勇猛,战斗力极强,只得收拾败军,丢失辎重牲畜,一路再向西北退去。

    鞑靼统领阿鲁台见先锋本雅史里败回,便自率大军前来与大明军队对阵。这阿鲁台甚有谋略,见明军渡过飞云壑,便派来特使,前来求降。

    皇上见此,便好言相劝,同意阿鲁台投降,并下旨封阿鲁台为蒙古汗,永镇此地。

    这阿鲁台诡言遵旨,即派出数百随骑,随使者前来受命,却暗率数万精锐大军,随后潜行。

    皇上见鞑靼使者回报,即登高台远望,遥见数里外,尘土飞扬,竟似有千军万马,杀奔而来。

    皇上见此,大惊道:“这阿鲁台来降,竟是假降!”便令大军不可轻率,又命诸将严阵以待。

    这阿鲁台来到明军面前,见明军已有防备,只得急忙退军。

    皇上便下令大军追杀阿鲁台,阿鲁台便再一路退却,最后退到了漫汗。这时,皇上见此地多山,形势甚是险要,正要下令大军,暂停追击。

    突然,阿鲁台下令大军,返身列阵迎敌。这时,大明军队身后,又响声无数号角,好似又有千军万马,从身后杀奔而来。

    皇上一见,心知大军可能中了鞑靼和瓦剌两国大军的埋伏。便下令前军徐成杰,挡住阿鲁台大军,又令扫北将军王朋,率后军分军迎敌。于是,大明军队和鞑靼、瓦剌两国大军便在漫汗之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激战。

    双方连日交战,明军虽然英勇,无奈元人甚多,且拚命死战。明军远袭疲乏,竟一战损失了四五万人之多。

    于是,皇上便命大军,占住漫汗以东的几座山峰,依山扎营,并布以阵势,以让大军休整。

    而鞑靼、瓦剌两国大军,便在此地,将大明军队围困。鞑靼大军在前面安下营寨,同时瓦剌大军也在后面,安下营寨。

    这样,大明军队便与鞑靼和瓦剌两国,在此地对持起来,一边是鞑靼军队,当头拦阻,一边是瓦剌军队,截断了明军的退路。两国的大军,已将数十万大明军队,围在了当中。

    这天,皇上见军士,休息已罢,便准备与鞑靼和瓦剌,重新开战,以打破两国的包围之势。大将徐成杰接令后,便率前军,出营叫阵。

    这时,鞑靼营中,也涌出了大队人马,这些敌军出营后,并不与徐成杰的前军混战,而是在与明军,相隔五十丈远处,列出阵势,以防明军大军冲击过来。

    徐成杰正有些奇怪纳闷着,突然敌军阵中,走出了六七位,七八十岁的素衣老者,这些人有的空手徒步,有的手执奇形兵器。他们往阵前一站,徐成杰以为他们是前来交手的,便命手下偏将方宾,出阵迎敌。

    这方宾手执长矛,跃马上前,那敌军阵前的几位老者,竟一齐大笑起来,方宾怒道:“两军对阵,为何发笑?”

    “我等笑你,不知死活!”说着,几人当中,一位老者弹身而起,跃至方宾的马前,用掌对着方宾的战马前胸,猛然一拍,方宾但觉自己的坐骑,浑身一颤,便慢慢跪倒在地上。

    方宾大骇,只得一跃而起。这方宾将军,马步功夫自然不错,但如何能是,当前这位素衣老者的对手。只见那位老者又一闪身上前,单掌在方宾肩上一按,那方宾顿时惨叫一声,口中狂吐一口鲜血,当场身亡了。

    这下徐成杰见了大惊,他见敌方这位老者,只一个照面,便将方将军毙于阵前,才知几位素衣老者决非一般人士,便不敢再轻率行动,一边急报皇上,一边命军士以硬弓迎敌,以防敌军冲阵。

    皇上得报,便带着张天浩、锦衣卫首领石公公和数十位大内高手,来到阵前观看。

    听了徐成杰一说,张天浩向对方阵前一看,见敌军阵前所站立的那几位素衣老者,便已知这方宾将军,是为对方的武林高手,以内力震毙的。

    石公公这时拱手,对皇上说道:“禀皇上,敌人军中,好似有数位武功高手,我们不可轻派军士迎战,否则,徒增死伤而已。”

    听石公公一说,皇上转首看着张天浩,张天浩也点头道:“石公公言之有理,不过,请皇上准许微臣出阵,前去会一会那几位素衣老者,一试敌人武功高低。”

    皇上略一思筹,便点同意,并要他小心行事,不可硬拚。

    石公公一旁道:“皇上,请让微臣前去,为张大人押阵!”

    皇上也点头许可。

    这时,张天浩便轻身下马,缓步来到阵前。

    当首一位素衣老者,一见张天浩出来,把他一端详,便“哦”了一声,点头说道:“这大明皇帝老儿手下,还当真有些人才。”说着,他上前几步,与张天浩相隔五丈站立。

    “请问前辈是何人,为何来到这两军交战的阵前?”张天浩拱手一礼,沉声问道。

    “阁下,毋用多问,你能胜得了老夫,自然知道。”素衣老者冷冷地,沉声说道。

    张天浩见此,心知眼前的素衣老者,定是隐于世外的高人,自己多说无益。便一点头道:“也罢,就让在下,接前辈几招试试!”说着,他一分双掌,右手一翻,向当前的素衣老者拍去。

    这张天浩的掌力,得自于玄乙道人的地幽阴功,掌力无声无息。那素衣老者一见,脸色一变,赶紧右掌微抬,推出一掌,掌力带着轻啸,向张天浩的掌力迎去。

    两人掌力一接,但听哗一声闷响,四下空气,为之一紧。

    张天浩上身一震,不由后退半步。那位素衣老者,也是全身一颤,却并未后退。很显然素衣老者的武功,要略胜于张天浩一筹。

    素衣老者用有些古怪的眼神,看了张天浩一眼,暗道:此人这是什么武功,竟能接得住老夫,以六十余年功力的幽冥地煞一掌。不由他,不另眼相看。

    张天浩接下了当前素衣老者一掌,才知这位老者的武功之高,较自己的师父玄乙道人也不相上下。他心中大惊,暗道:不知这些鞑靼人,如何能找到这些世外高人,来此相助。

    是以,他并未再行出手,却沉声道:“以前辈的武功,当为世外高人,却为何来此,要管这些俗事。”

    “你小子说得好!这大明朝占据了中原天下,我们大元却退到如此荒漠之中,还要受此追杀。老夫等人是不得已,只能出手相助了。”素衣老者冷声说道。

    “听前辈的口气,前辈难道是也大元之人?”张天浩故意问道。

    “你小子怎么这么多废话!我等交手,但问武功高低,何需刨根问底!”素衣老者怒声道。

    “以前辈的武功,出手来对付这些普通的军士,前辈难道不怕多造杀孽吗?”张天浩诘声又道。

    “嘿,嘿,这个你小子放心。对付那些一般的军士,老夫等人还不屑于出手,不过像你们这些当官的,便又在其外。只要老夫等人抓住了大明皇帝,那时,便可大功告成了!”素衣老者冷笑一声,道。

    “哼!前辈以为,这大明皇帝就如此好抓吗?”张天浩也冷笑道。

    “以你小子的武功,还接不住我们当中任何一人的五十招,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素衣老者不以为然道。

    “好!那在下就看看,前辈的武功,究有多高!”张天浩说着,转臂一撤,拨出身上长剑,振腕一抖,向素衣老者“唰”一声刺出。

    素衣老者一见,口中一声:“不坏!”随即将身一侧,右掌向张天浩刺来的剑身一拍,张天浩手中长剑,便锋刺偏,他暗惊老者的功力深厚,便又剑锋横扫,逼那素衣老者,飞身弹起。

    张天浩见此,便剑身一挺,迎着老者弹在空中的身势,接连点出数剑。

    那素衣老者,这下大怒,口中喝道:“老夫惜才,才对你小子,打个让手。也罢,就让你看看,这天下,什么叫‘天外有天’!”话声甫落,素衣老者两手一错,右手三指一扣,对着张三浩点出的剑锋,凌空一抓。

    张天浩顿感觉自己的剑身嗡声一响,不得不急挫身子,撤了剑招,退后一丈。他略停一身,便又将长剑一旋,脚下配合剑招,踏出一种玄步,再向素衣老者攻到。

    那素衣老者有些不耐烦了,也不再顾什么,左手一长,也向张天浩攻出,右掌一拍,一道劲力向张天浩拍来。

    张天浩右手持剑,只得左手立掌连推,才堪堪接住了老者的攻势。这时素衣老者每出一式,即带出轻啸劲力,而张天浩每走出一剑,也是哧哧作响。两人一来一往,在两军阵前,竟激斗起来。

    这高手交战,虽则场中之人,是惊险万分。但在旁人不喑其道者,却看不出什么激烈之处。所以这令两边的军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可是,石公公立身在张天浩身后数丈,却看得心中惊骇不已,他暗赞这位素衣老者,功力深厚,也佩服张大人,武功之高,当不再自己之下。

    两人走过三十余招后,素衣老者的功力,到底要胜过张天浩许多,渐渐地素衣老者的掌法,已将张天浩右手的长剑克制住了。

    张天浩知道自己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不由得也是急切变招,不想长剑为对方掌力所控制,走势竟缓慢下来。为此,他虽再苦撑了十余招,一个闪身不及,竟为素衣老者的掌风扫在左肩上,他的左臂顿时下垂,再难以动弹了。

    这时石公公一看,便飞身一跃,从侧向素衣老者攻出一招,张天浩才借机退身,这时,敌军阵前的另几位老者,竟一齐飞身,向张天浩和石公公扑来。

    石公公正要迎敌,张天浩急声叫道:“石公公快退,回去保护皇上要紧!”

    石公公一听,便明白了张天浩之意,他闪身跃至张天浩身前,将手一带张天浩,两人越空跃起,急向大明军阵中飞驰而来。背后的几位老者却也不停身,尽展轻功,跟在他们身后数丈,追击而至。

    徐成杰见此,只得对弓箭手下令,从两侧对几位素衣老者人放箭。那几位老者,虽然被如雨之箭一滞,身势慢了下来,但几人却不停地以手拨箭,继续追来。

    这时,张天浩与石公公退到了皇上身边,急令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列成阵势,挡在皇上身前,保护皇上。

    刚布置好阵势,不想那五六位素衣老者,竟已冲过明军数千弓箭手的箭阵,围到了离皇上二十丈远处。石公公一见,便急忙分出二十多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上前将几人挡住。自己和张天浩及余下人,则一齐挺身挡身在皇上的身前。

    这时,阵前敌军也开始冲击,徐成杰只得指挥军士与敌军交战,便不能再顾大军阵后了。

    这五六位素衣老者,被二十几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挡住,也一时再扑不到皇上身前。几人见此,便一齐出手,与对大明的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们,拚斗在一起,这些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已得石公公之令,便纷纷三、四人联手合力,才能抵住一位素衣老者。

    虽然这些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的武功,都很不错,但万不是这几位素衣老者的对手。激斗之中,不时有人中招,受伤或死在了几位老者的手下。一俟有伤者退下,立时石公公又派出一人接上。

    双方相拚了近一个时辰,几位素衣老者被二十多位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死死缠住,虽然伤了十余人,震毙数人,但仍未能冲到大明皇帝的身边。

    这时,鞑靼军阵前鸣起收兵号角,几位老者见此,只得一齐飞身退走。

    这时,徐成杰所率的大军与敌军交手后,也是双方各自收兵回营。

    经此一战,敌军在几位素衣老者的支持下,因明军有所顾忌,敌军取得了小胜,徐成杰的大军,损失不少。

    众人护着皇上退入大军之中,徐成杰为防这些高手,突然偷袭,便在皇上的大帐外围,布置了近千名弓箭手。石公公和张天浩两人,也将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全部调到了皇上大帐的外面,专门保护皇上,以防几位老者突袭。

    这时,扫北将军王朋也派人来报,今日后军也如前军一般,为几位素衣老者所制,死伤较前军为甚。后军中因无锦衣卫和大内卫士,这样的武功高手,为挡住几人,仅偏将便死伤了七八位,军士死伤了万余人。

    皇上在看望了受伤的士兵和那些锦衣卫士、大内高手后,便将众将召到帐中商议。

    皇上亲见今日阵前之势,又听张天浩回来,细说与素衣老者交手后的情形,现又得到后军王朋将军来报,才知大势十分危急。要对付鞑靼和瓦剌大军,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要对付这些武林高手,却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难事。

    随大军而来的,要以石公公和张天浩两人的武功最高,随后是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可与今日这些素衣老者相较,仍难是其敌手。各位带兵将军,也是长于马步功夫,在两军交战中,与敌军对阵当没有问题。可是要对付这些武林高手,那只是白白送死的。

    这些素衣老者,几乎个俱刀箭不入,虽有千军万马,却不能挡得住他们。

    “今日一战,如此下来,我军危急。各位爱卿,可有何良策应对?”皇上思虑良久,才对帐中众人问道。

    “回皇上话,依末将看,目前我军为鞑靼、瓦剌两国大军所围,虽一时不致有败。但敌军阵中的这十余位武林高手,我军是万难以应付。需派人击败这些武林高手,我军才能突破包围,否则,时日一久,寒冬来临,我军定然危急。”徐成杰说道。

    “徐将军所言甚是!以微臣看,我军被围在如此狭小之地,当务之计,是要严防那些高手偷袭,恐有危皇上安危。因此,微臣建议,请皇上下旨,将我军中,武功高强者全部调来,加强中军大帐的保护。以防那些老家伙的突然袭击。”石公公说道。

    “依末将看,明日我军可集中大军,力争一战击破敌军包围,便可护送皇上脱离此地。”抚北将军郑亨说道。

    “张爱卿,依你看呢?”皇上见张天浩静默一旁,便转首向他问道。

    张天浩今日阵前,虽为素衣老者掌风扫中,经过医治,现已无碍,他正在暗思,见皇上问自己,便拱手施礼,言道:“请皇上,恕臣无罪!”

    “朕在问爱卿,有何良策?爱卿何罪之有!”皇上这时和颜道。

    “回皇上话,以微臣之见,目下我大军不宜与敌人硬拚。否则,徒增军士伤亡。”张天浩想了一下,赶紧说道:“这十余位素衣老者,好似前朝余孽,今日阵前,他们已与微臣明言,他们的目标就是皇上。因此,只要我们能将这些素衣老者击败,便可无虑了。”

    说此,张天浩稍停,又接着道:“不是微臣长他人志气,这些素衣老者的武功,非微臣和各位大将军所能敌。在他们手下,以微臣和石公公两人的武功,均难以走过五十招。可是目前,我军中再无他人,需得有中原武林中的武林高手来此,才可应对之。”

    “微臣看来,这次鞑靼、瓦剌两国,倾两国之兵而来,他们一定另有目的,而决非一般的骚扰。不是微臣胆小,而是敌军确实势大,我军万不可妄动,以枉增死伤。微臣以为,请皇上赶紧下两道旨意,一方面给朝中皇太子,请再派速派援军二十万人,可兵出新疆哲金,以为策应。另一方面给中原武林各派,请他们派出高手,来此相助,我军或许才有胜算。”

    听了张天浩之言,皇上沉思一阵,才点头道:“爱卿所言,甚合朕意。这传旨朝中太子,应无问题,可是中原武林,一向不参与朝廷政事。况且,我朝太祖时,曾蒙武林各派援手,才得以赶走元人。只是后来,太祖猜疑太过甚,却将那些功臣尽行杀戮。所以,朕倒是有些担心,中原武林的各派,会不会应朕之诏。”

    “请皇上毋需多虑,这中原武林之中,正义之士甚多。太祖如此处之,自有太祖的道理,微臣不便平说。但微臣相信,吾皇仁义,自会善待于他们。况且,朝廷兴亡,关系天下,中原武林,断不会置之不顾。皇上,可还记得几年前,永乐公主为倭人所劫持一事。”张天浩委婉说道。

    “张爱卿所言甚是!朕便即刻下旨,只是这送给中原武林各派的旨意,又当送往何处?”皇上又问道。

    “这中原武林各派,自古便以少林、武当两派,为武林的泰山北斗。我们可将皇上的圣旨,直接送到少林寺掌门方丈手中。以微臣看,这少林寺众僧,素来忠君报国,必当会施以援手。”张天浩考虑再三后,便道。

    是夜,张天浩和石公公在大军中,挑出十位有些武功的军士,又派了三位大内高手相随。十几人带了皇上的两道圣旨,准备出发返回中原。临行前,张天浩又亲自作了交待。然后,由后军王朋将军,派出万余军士,乘夜突然向瓦剌大军的营地冲去。

    瓦剌大军见明军深夜来袭,不明真像,那些素衣老者,也不能四下守着。于是,瓦剌统领便派出一队军士相迎,两军混战一阵,那十位军士和三位大内卫士,便在混战中乘机脱开大军,向中原方向飞驰而去。

    以后数日,鞑靼和瓦剌两国大军,只是将明军团团围住,那些素衣老者,曾又两次冲进明军大营,但都被弓箭手所阻。

    加之,张天浩和石公公两人,率领锦衣卫士和大内高手,虽然死伤了数十人,但总算保证了皇上的安全。

    这鞑靼和瓦剌两国统领,见明军防范甚严,便令大军不得轻易出战,想待明军粮草耗尽,再一鼓作气,将其歼灭。那些素衣老者,也只是不时冲击一下大明军营,让明军不能很好休整,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看看天时即将转凉,这鞑靼和瓦剌两国,都在等待严冬的早日来临,以便能大败明军。


同类推荐: 落不尽的花女配养娃记_高辣文_御宅屋孤傲小门主豪婿(叶凡秋沐橙)穿越之恶魔盟主的淘气郡主穿成反派boss亲妈后最强女团美貌担当[穿越]斩骨书之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