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买宋 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的学问

第五百二十六章 新的学问

    并且除了贾宝玉,性格被扭曲的人物还有贾母。
    像是前80回的贾母对贾宝玉婚配对象的选择有三次重要表态,第一次是清虚观打醮,利用婉拒张道士提亲的机会借题发挥,倾向性明确但又引而不发的含蓄的表示了她的态度。
    随着贾府事态的发展,贾母看到选择林黛玉已不现实,但又不愿意认同王夫人选择的薛宝钗,便用欲为宝玉求宝琴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直到抄检大观园,在年老力衰无力左右贾府局面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违心地默认王夫人对晴雯的驱逐和对袭人的提拔,实际上也就等于默认了王夫人对薛宝钗的选择。
    并且贾母对宝玉婚配对象选择经历了一个大转变的过程,但从未具体表明赞成贾宝玉选择林黛玉还是王夫人选择薛宝钗。
    而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没有自己的基本立场,辟如对外孙女,即使在木石姻缘、钗正黛次不能变成现实的情况下,对外孙女还是“心肝儿肉”一样疼爱。
    对外孙女的前途充满担扰,对外孙女的声誉竭力维护,这才是前80回那个有大家风度、表态做事留有余地但又不失基本立场的贾母。
    而到了后40回,却又可以看到贾母一下子充满了小家子气,整天絮絮叨叨,说三道四,在宝玉面前褒宝抑环,在薛氏母女面前褒钗抑黛。
    包括就连黛玉死后也不放过说其坏话的机会,对外孙女非常薄情,活脱脱一个碎嘴小女人。
    如在79回迎春嫁孙绍祖,贾母不同意,但贾赦坚持,贾母因年迈,又是隔代,便没有再加深管,这就意味着后来她不会像清虚观打醮时那样深管宝玉择偶之事。
    而后40回的贾母却像吃了返老还童丸一样,和两宴大观园以前一样精力充沛,事事插手,竟然亲自主张娶钗瞒黛。
    她一会儿说黛玉小心眼死得早,一会儿又说是她害了黛玉,也是自我矛盾,说明高鹗对贾母的性格把握不定。
    性格被扭曲的人物不止宝玉和贾母。后40回还把前80回那个宣称不管阴司地府报应,“我说行就行”的凤姐,写成了一个又遇鬼又信神,又求签又问卦的迷信婆。
    前80回的凤姐按其性格本性,应该支持贾宝玉选择林黛玉。
    但她为了效忠王夫人,却违心地支持选择薛宝钗,还一有机会便羞辱林黛玉。
    她自从先后见弃于贾母和王夫人后,再加之平儿的两次谏劝,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而是要得乐且乐,当好好先生,“反正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
    连抄检大观园那种王夫人亲自督办的事,她都袖手旁观,根本不会像后40回所写的那样谋划主办掉包计这样的闹剧,也不会在此前给黛玉送钱使,更不会在黛玉死后为之痛哭。
    还有,前80回那个因不说“混帐话”而被贾宝玉视为知己的林黛玉竟然两次三番地鼓励宝玉读书仕进。
    因肺痨耗尽津液哭不出眼泪的黛玉,动不动就“簌簌滴下泪来”:后40回把不苟言笑,做事凶狠,一怒死金钏儿,二怒死晴雯。
    同时不但要剥夺儿子的自由选择权,还要剥夺儿子选择的黛玉的生存权的王夫人,写成了言行随和、没有主见、无可无不可、一切听从贾母之命、很有同情之心的老好人。
    比如当年因担心黛玉前途而试宝玉的紫鹃竟然说黛玉难服侍。
    “此丫头不是彼丫头”,高鹗笔下的这些人物已不再是曹雪芹笔下的那些人物了。
    而且在前80回,诗词曲赋是作者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和命运的重要手法之一,贾宝玉的“四时即景诗”、“芙蓉女儿诔”等都是如此。
    其中尤其是林黛玉,她的“葬花诗”、“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柳絮词”及诸多赛诗联句都是她心灵的写照。
    可是到了后40回很少有人作诗言志,作诗表情,作诗明心。黛玉未作一首诗,却令人莫名其妙地弹琴谱曲。
    比如前80回写医生看病,详写其所开处方,以表现其医术和病人的病因及性格,。
    后40回却回避具体处方而大写不能表现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及医生医术的病历。
    前80回写凤姐的手法之一是说笑话,后40回凤姐仅有的两次笑话,说得味同嚼腊。
    由此可见高鹗的知识和才能远没有曹雪芹那么全面和精深。
    后40回之所以能随前80回流传至今,一是程伟元最先把高鹗续书与曹雪芹前80回原著对接缝合,用活字板排印,比抄本流传广,时间长,从而造成一种不好再把二者分开的既成事实。
    二是程伟元宣称后40回是从旧家鼓担上收集整理而来,给人造成一种模糊印象,好像它就是雪芹原稿,或者是雪芹原稿的修订,抑或是根据雪芹创作提纲写成。
    第三,后40回画蛇添足的补续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不管需要与否,要求故事有头有尾的阅读欣赏习惯。至于说到它的水平,倒是可以用“狗尾续貂”四字来概括。
    而且大家要知道,在《红楼梦》问世以后,研究者甚多,以至于形成了一门特殊的学问——那就是“红学”。
    可能这门学问离大家有些遥远,但想必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门学问也是早在清朝的时候就产生了。
    像是清末到“五四”期间的“旧红学”以索隐评点见长。
    索隐派认为小说中的人物暗喻明末清初的某些政治人物,其代表作是王梦阮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
    而评点派人物较多,著名的有脂砚斋、张新之等。
    “五四”以后的“新红学”则以自传说著称,认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是其代表作。
    到了解放后的红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革”前的十七年“红学”;第二阶段是“文··革”中的“评红热”;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红学”。
    要知道《红楼梦》中共写了九百多个人物,其中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典型意义的就有二三十个。
    因此按照伟人的说法,《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否则就弄不清众多人物的相互关系,就没有发言权。
    至于红学到底研究些什么的话,如果大家感兴趣,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举个例子,比如说周汝昌,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他出生于1918年3月4日天津咸水沽镇,是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并且周汝昌先生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
    因此在他的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
    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
    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需要说明,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
    今虽已是耄耋之人,思维较先前毫不逊色,每日仍笔不停挥,著书立说。
    而且提前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人一提起曹雪芹来有一个印象,说这个人——特别是一些专家研究者总是一直在说——他这个史料太缺乏了,我们知道的太少,没法讲,也没法给他做传,这是一般的说法。
    既然如此,可能大家就要问了,那么我们这里关于说曹雪芹的史料又如何呢?
    作者菌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曹雪芹的朋友至交和他同时代的人给他留下来的,就是有关曹雪芹的诗,至少有17篇。
    明明白白写明了是给曹雪芹的,再加上许多学者的所谓考证,题目里边虽然没有明白写清这是给曹雪芹的,实际一看内容,一加考证,说明这个是给曹雪芹的。
    那这样子呢,起码还有三首,或者说更多。这样加起来一起就是20首,应该不算少了吧?
    那么大家可能又要接着发文了,那就是这些史料都是什么样的呢,能否简单的列举一下。
    这个我想可能有人比较熟悉吧,因为曹雪芹这个人,当时他家世的身份是内务府人。
    而压迫知道内务府人都是汉族血统,身份是包衣人。
    “包衣”是满洲话,就是汉语的奴仆。他的身份在当时对皇家来说是很低的,很微贱的。
    雍正皇帝骂曹家人就是下贱之人,可是,他的这部著作《红楼梦》传世以后——当时还是传抄不是指那个印本,皇族重要的家世大概家里人人有一部,他们的子弟都在那里偷偷地看,这不是公开的,不是光明正大的。
    说这是经典著作,像我们今天这样的观念概念,完全不是。
    可是呢,他们偷着传抄,得花好几十两银子,藏在家里没人看见的时候来读《红楼梦》,读完了以后非常受感动。
    也就是说,对于其人其书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样子。
    当然了,刚才说曹雪芹是包衣人,是皇家奴仆的身份,可是要知道,记载他的人都是了不起的,这里可以举三个给大家看一看。
    可能大家都知道清代在关外的历史,这里作者菌就不多涉及了,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是顺治。
    顺治年纪很小,是一个小孩儿,他得找一个帮助他的,叫摄政王,满洲名字叫多尔衮。
    想必这个大家都知道吧,看什么电视电影里有。
    而多尔衮是曹家的真正的旗主,就是主子。
    那个时候主奴的分别非常严格,多尔衮行九,叫九王爷,北京的朝阳区架松现在改做劲松了,那个地方有九王爷的坟墓。
    后来把多尔衮的坟掘出来了,那个棺材板厚有一尺。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就是清太祖的第九个儿子,叫九王爷。他有三幼子,八王、九王、十王,八王阿济格——“阿济格”满洲话就是小儿子——底下还有两个,九王多尔衮,十王多铎。
    这里先交代这三幼子,每一个幼子的后人,大家都敬慕称赞我们这位曹雪芹。
    你看看他们都是主子,对这个奴隶发生了如此的敬佩感情,这是怎么回事,值得我们思考。
    这个历史现象非常有趣,所谓有趣也就是说,它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刚才是说多尔衮,这个事情说起来很费事,不说不清。
    多尔衮是九王,那么上面这个八王是怎么回事呢,八王叫阿济格,阿济格的后人叫敦诚敦敏两弟兄。
    他们两个人是曹雪芹至好的朋友,现在留下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主要是这两弟兄留下来的。
    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真是有趣极了,也就是说,多尔衮、阿济格都是曹家当年的主子。
    底下就说到十王爷,十王爷叫多铎,多铎是裕王,刚才说的阿济格是英王。
    多铎的裕王府在哪儿呢,就在现在北京的协和医院。
    多铎家里世代的管家也姓曹,据曹家的后人和我们的考证,结合起来一看,裕王府里边正式的大管家和曹雪芹的祖辈是一家的,都是从关外铁岭随着皇家入关来的。
    那么多铎的后人跟曹雪芹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大有关系。
    裕王多铎的后人有一位叫裕瑞,他写了一部书叫《枣窗闲笔》,——可能他窗外有一棵大枣树,他在那里写随笔,所以他的书名叫《枣窗闲笔》。
    他没事,他是宗室,可以不做事,可以拿钱两,有饭吃——这里边大量地记载了有关《红楼梦》的情况,提及曹雪芹其人的长相、脾气、性格。
    这个《枣窗闲笔》,是裕瑞记下来的,裕瑞的亲戚就是富察氏,富察家跟曹家有千丝万缕的亲友关系。
    曹雪芹生前给富察家做过西宾,就是当过师爷。
    裕瑞的长亲是富察家的人,也就是亲眼见过曹雪芹。
    根据裕瑞记载,说曹雪芹头广,脑袋大,色黑。
    这个大家可能很奇怪,因为曹雪芹长得不像书里面贾宝玉——面如秋月,色如春花,说他色黑,大概我们想,裕瑞的那个长亲看到曹雪芹的时候,曹雪芹已经又贫又困,无衣无食,受风霜饥饿,大概就黑了。
    ……
    ……
    ……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