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买宋 第一百零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仪完西北边事后,看着左右群臣,赵祯又问。
    “众卿家还有什么事吗?”
    想了想,左下方的庞太师是小心翼翼的上前道。
    “官家,关于确立皇子一事……”
    闻言,赵祯本来还算大好的心情瞬间低沉起来,厌烦道。
    “行了行了,朕乏了,你们先退下吧,有什么事改日在议。”
    众臣无奈,见得赵祯一脸难看的面色,也不想再触霉头,只得是点头道。
    “官家保重龙体,臣等遵命。”
    说着,便以此退了下去,而见群臣都退了下去后,赵祯是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心烦意乱道。
    “还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每次都拿这个问题来烦朕,就不能让朕好过一天吗?”
    旁边的内侍有些尴尬道。
    “官家,你就别置气了,看开点吧。”
    赵祯是摇头苦笑道。
    “呵,看开点?你叫朕怎么看开点?朕自问仁德不亏,也不知道老天爷为何要如此惩罚朕,要朕后继无人,是朕真的错做了什么吗?”
    内侍听得赵祯语气哀伤的这样说,急忙权威道。
    “官家,你就……”
    赵祯却是罢手道。
    “行了行了,你也别说什么了,都先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内侍们也很无奈,但同样不敢打扰此刻心情烦躁的赵祯,应了声是后,无声无息的退了下去,留他一人在迩英阁里痛苦的闭着眼,揉着眉心。
    的确,赵祯是整个大宋朝最仁德的天子了,甚至可以说是古往今来的封建王朝里,最仁德的天子了,这并非说说而已。
    比如赵祯有一最宠爱的贵妃张氏,真的是对她宠爱到了极点,短短几年间,就把她从小小的才人提拔成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甚至动过废掉曹皇后改立张贵妃的念头。
    可惜,张贵妃30岁出头就一命呜呼,赵祯悲痛万分,不顾曹皇后的冷眼和朝廷众位大臣的反对,唯一跟所有朝廷大臣正面硬刚了一次,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痴情得有些过头。
    可是,即使如此,对于张贵妃再怎么宠爱,一旦牵涉倒江山社稷、官员任免等国家大事,赵祯都并没有被美色所惑,依旧很有分寸的。
    像是张贵妃出身寒微,在宫中难免受人歧视,于是总盘算着拉自己娘家人一把。
    而张贵妃的父亲和兄弟都不够争气,或者早丧或者无能,只有伯父张尧佐还算争气,虽然关系疏远了一点,但毕竟是娘家人。
    在张尧佐担任地方官多年后,名声还不错,被顺利调到中央,可是担任什么官职好呢?
    张贵妃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是皇城各衙门的最高负责人,是皇帝的大总管,权力极大,油水多多,一般都是由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兼任。
    可是,张贵妃枕头风吹了很多遍,赵祯总是迟迟没有动作,张贵妃每天都哭哭啼啼,赵祯实在招架不住,只得答应试一试。
    甚至每次临出门时,张贵妃都还拍拍赵祯的肩膀,说:“官家今天可不要忘了提宣徽使的事啊。”
    赵祯能说什么?只得是连连说:“得了得了。”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无奈,赵祯上朝后虽然宣布了这项任命,可是包拯等一众大臣却是极力反对,说话慷慨激昂,乃至于唾沫都喷到赵祯脸上了,尴尬之下赵祯更加无奈了,只好放弃,不再强求。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赵祯有多么的仁慈虚心,而且还不止如此,在这个故事的原文后面还有一段奇怪的文字。
    “温成(张贵妃)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照常理,一个人被人把唾沫喷到脸上后,不第一时间打过去,也会在第一时间把唾沫擦去,不然太恶心了,谁受得了?
    可是赵祯却没有,他不但没有在朝堂上立刻擦去,就算是在散朝之后也没有擦去,而是一直从朝堂退出,走到后官,来到张贵妃面前,才“举袖拭面”。
    很明显,这又是赵祯的聪明之处,他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只知道听从建议,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皇帝,而也是一个有城府的帝王,他这是在施展“苦肉计”。
    这样做的目的也就是想告诉张贵妃,不是我不把你放在心上,而是阻力实在太大,看看,我都被人吐口水了,绝对不是骗人,有口水为证。
    他还借题发挥,说:“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言下之意,我这么受辱,完全是为了你啊!
    也果然,看到赵祯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明明他并没替自己办成事,可张贵妃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主动迎上前去向他道歉。
    就这样,面对大声嚷嚷、一脸愤然的赵祯,张贵妃小心翼翼,很久都不再提给家人封官的事情了。
    而赵祯借此不仅没后和朝廷重臣闹翻,也稳定了后宫,可见其高明之处。
    包括张贵妃身为大宋朝的第二夫人,赵祯最宠爱的女子,自然少不了人来巴结,大臣王拱辰(李清照的曾外公)因为反对庆历新政,于是刻意打压苏舜钦和范仲淹,被宋仁宗贬到地方担任知州去了。
    他想调回京城,便千方百计搜罗了一个定州红瓷器献给张贵妃。
    要知道定州瓷本就是宋瓷中的珍品,红瓷更是定州瓷中罕见的变种,据说颜色犹如朱砂,晶莹剔透又如美玉。
    张贵妃见到后爱不释手,但知道赵祯不喜欢后妃和大臣来往、干预朝政,只是偷偷赏玩。
    可没曾想有一天赵祯突然到来,张贵妃来不及藏好定州红瓷,被赵祯给发现了。
    赵祯一看自然是大怒,生气地问:“安得此物?”
    张贵妃见得赵祯大怒,也不敢隐瞒,只得可怜兮兮的如实供出了王拱辰。
    赵祯听说后更加生气了,怒吼道:“叫你不要收人家的礼物,你怎么就是不听!”
    他不但是嘴上说说,而且还抄起柱斧(宋朝皇帝经常拿在手上的一种装饰品,类似玉如意,前文说过,赵匡胤有可能就是被这玩意给砍死的),一下子把珍贵的瓷器给砸碎了。
    张贵妃见赵祯如此生气,自然是一脸愧色,连忙下跪请罪,王拱辰自然也没有被调回。
    可是,此事后,在赵祯的严厉训斥下,就算张贵妃宣扬自己绝不收礼,还是有许多人想破脑袋用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就连出身名门、位高权重的名臣文彦博也不能免俗。
    因为张贵妃的父亲和文彦博的父亲早年相识,文彦博想借张贵妃之力拜相,就费尽心思找了一匹珍稀的用金线编织的蜀地灯笼锦献给张贵妃。
    张贵妃大喜,用这灯笼锦做成了一件华丽的礼服,并在上元佳节宫廷大宴时穿上,一时艳惊四座,连赵祯都频频注目。
    可是,当赵祯听说这匹灯笼锦是文彦博所献后,就算宴会上人多嘴杂,易惹是非,赵祯还是顿时沉下脸来,给了张贵妃一个大大的难堪。
    当然,身为帝王,又身为男人,赵祯还是很注意分寸的,要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斩断和所有人的人情往来,不大现实,也没有必要。
    所以王拱辰献上定州红瓷,宋仁宗一斧砸掉;文彦博献上灯笼锦,赵祯只是给点儿脸色。
    关键在于,王拱辰是因为反对朝廷新法、且恶意陷害朝臣而被贬的,这种人绝对不能轻易赦免,所以赵祯态度强硬。
    而文彦博和张贵妃毕竟算是世交,互相有点人情往来,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一个是后妃,一个是朝廷重臣,并且是呼声很高、即将拜相的朝廷重臣,两人一旦勾结,很有可能操纵朝政,所以赵祯必须防患于未然。
    于是,按照正常程序,赵祯仍然任命文彦博为宰相,但当御史提出,文宰相曾经献给张贵妃灯笼锦时,赵祯又趁机发难,将文彦博罢相,以警醒自己的女人们。
    当然,如果赵祯只是一味强硬,总是使用家庭暴力,动手脚、甩脸子,那也算不得仁德,所以他在处理江山社稷和后宫嫔妃的关系时,还注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比如当时的大宋宫廷,常常是国家流行时尚的发源地,宫中发生的大小事务不但关系到大宋的政治、军事,还关系到大宋的经济、生活。
    像是金橘,这本来是江西的特产,可是因为出产地太偏远,开封府的许多人都不认识,可是有一次江西的官员献上金橘,张贵妃一吃就爱上了这口,于是京城里也都流行起了吃金橘了,金橘价格一下暴涨几十倍。
    赵祯对此也不反对,还专门命人给后宫送金橘,可与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劳民伤财不同,张贵妃这也算是拉动了地方经济,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好在金橘也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算涨价几十倍还是比较低廉,对百姓的生活影响比较小,可是珍珠就不同了,特别是宋朝的珍珠。
    要知道宋朝的珍珠,价格一般是黄金的十倍,有一年,广州有一个外国商人非法携带一批珍珠进入,被官府抓捕充公。
    珍珠运到京城,赵祯带着后官嫔妃集体观赏。
    张贵妃一看到硕大且无瑕的珍珠,就走不动了,看到心爱的女人如此喜欢,赵祯自然大方地将珍珠赏赐给了她。
    可是其他嫔妃不干了,平时皇帝就经常赏赐一些好东西给她,现在又给她珍珠,实在太偏心了!
    赵祯也怕烦,为了一碗水端平,就答应让人去集市上购买类似的珍珠,结果搞得京城的珍珠价格竟然也暴涨。
    说着这么多不为别的,就是想说明,赵祯如此仁德的一个帝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他最大的痛苦,就是没儿子。
    在宋人笔记《孙公谈圃》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仁宗)晚年每遇真庙讳日,群臣拜慰,必闻上恸哭,其声甚哀。”
    为何赵祯在宋真宗的忌日中,会悲恸不已,像个孩子一般流眼泪呢?
    就是没儿子啊,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这就很麻烦很悲伤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赵祯称帝前后一共四十年,可以说是宋代甚至是汉唐以来的第一位仁德天子,在位期间不知道做了不少好事,看两宋名臣如云,大多出自仁宗朝,就可以明白一二。
    只是,虽如此,赵祯有一项到死也不瞑目的哀恸,就是一生无子,到最后不得不在宗室之中选人作继承人,就可见他的痛苦。
    后世笔记中,有人说赵祯好色,其实不然,宋仁宗从14岁即位,十五岁大婚,一生下来,过手的女人不算多,也就那么二三十个。
    赵祯也不像其他帝王,专制蛮横,于是一生中被大臣几次破坏好事,比如逼迫他赶走自己心爱的女人,赵祯也都无奈听从。
    并非赵祯软弱,而是他一生爱惜羽毛,对国家社稷极为上心,只要是大臣建议得对,基本上言听计从。
    当然,没儿子不是说赵祯不举,不孕不育,其实他一生有过十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除去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外,其余子女全部都夭折了,长子更是出生一天就死了。
    为什么赵祯的子女成活率如此低下呢?
    有人专门研究过,可能是赵祯的基因问题,孩子出生就比较病弱,所以活不长。
    还有就是后宫争斗,孩子能够正常出生已经很不易了,要想活命,那更是千难万难。
    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曹氏,从年轻时入宫,到赵祯去世,前后将近三十年,竟然终生未孕,是不孕,还是被不孕?
    这很难说,从赵祯和曹皇后紧张的关系来看,被不孕的机会很大。
    而上面已经说过了,赵祯一生之中最宠幸的女人是张贵妃,张贵妃为宋仁宗生了三个女儿,大的活了三四岁。
    有不少史料说张贵妃蛮横,看到怀孕的宫女,就强行堕胎,就算孩子勉强出生,张贵妃也会想方设法除去。
    张贵妃蛮横确实不假,可除了张贵妃之外,曹皇后的嫌疑也不少。
    毕竟张贵妃还生了几个女儿,可曹皇后连生都没生呢,只有后宫中皇子全部不能长大,曹皇后这个皇后的位置才能稳固,之后才有可能过继宗室子弟,成为皇太后。
    这就是赵祯的悲哀啊,虽然以仁德宽厚闻名天下,却终生无子,后半生更是因为这件事被大臣们烦得要死,不得不说,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即使皇帝也不例外。
    ……
    ……
    ……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