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go-->
三天时间急进三百余里近四百里,尽管“靖难军”先锋部队不是骑兵就是骑马步兵,炮兵也完全实现了驮马索引、运输,可在保证马力的前提下,能有这样的行军速度也已经是相当少见了。实际上,“靖难军”先锋部队能有这样的速度,既得益于北平军的组织能力,也与昭义军节度使和义成军节度使的“配合”分不开。
为了加快部队行军速度,缩短开封城经历战火的时间、减少其因城池攻防战而蒙受的损失,穿越团队后勤部在军事部、商贸部、农业部等部门的配合下,对钱远山、穆特尔所率先锋部队的后勤供应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补给模式。
借由此次南下作战属于中原政权内部斗争性质的有利条件,后勤部提出了事先预置、一次性有限储备、就地雇佣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即,根据此番“靖难军”先锋部队行军路线,事先选定若干地点作为后勤物资的临时供应点,利用战前北平军与后周朝廷依然处于和平共处、互相交流的状态,自显德八年周世宗柴荣驾崩时起,便有计划、有步骤的以正常商贸往来的名义,将经过计算能够满足先锋部队一次补给需要的相应粮草、一次休整所需的甲帐、以及部分用于损耗补充的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输送至各个后勤临时供应点保存,并以一定的兵力秘密驻扎其中,以保障物资安全。待到临近南下之日,各个临时供应点再以优厚条件雇佣附近身体健康、手脚麻利、善于烹饪的民妇、村姑,集中制作相应数量的饭食,以供先锋部队将士补给和食用。这样一来,先锋部队兵士除个人的武器装备和被服外,只需随身携带至多一天份的干粮,便既可省去以往为保障行军作战而组织的大量辎重运输部队,又可大大增加这支纯作战部队的行军速度。此外,由于每个临时补给点只为“靖难军”先锋部队提供一次性补给,完成任务后便宣告废弃,各种炊事工具、搬运工具等器物也都会被送与那些参与其中的村姑、民妇。所以,即便其因此被当地官府发现,对方最终能看到的顶多也就是一些个空空如野的临时简易仓库和有人用过火的痕迹,而不会找到任何有价值的遗留物
不过,考虑到临时补给点的规模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所以这种补给模式只适用于兵力较少、对行军时间要求紧迫的“靖难军”先锋部队,而由王崤峻亲率的“靖难军”主力依然采取的是传统后勤补给方式——实际上,由于“靖难军”主力的军资补给可以利用永济渠进行水路输送,其运输压力较之用纯陆路方式要小得多,也快捷得多,对这种新型补给方式的需求远不如“靖难军”先锋部队。
当然,新型后勤补给方式虽可令“靖难军”先锋部队摆脱后勤补给带来的羁绊,大大增加其行军速度,可如果沿途各军、州、县的地方官和守军有意阻挠其前进,其也不可能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昭义军和义成军所辖地域。钱远山、穆特尔所部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进抵卫州,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或有意、或无意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自打钱远山、穆特尔所部离开沁州、进入昭义军辖境之后不久,身在潞州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便得到了驻扎在两州边界地区的手下将领的快马禀报。而且,当听说对方兵马只有三万左右时,李筠一度还打算点起本部兵马,给这支私闯本军的“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教训教训这伙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好在,就在他准备传令下去之前,被他的儿子李守节及时劝住。这李守节虽不像乃父一般身经百战,可却也是个通晓兵事,且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年轻将领。
初闻消息,李守节并没有像其父那样一听说有“外敌犯境”便急着出兵,而是觉得在张永德叛乱、赵匡胤平叛、李重进又蠢蠢欲动、大周政局动荡的形势下,这支来路不明的大军突然出现在距离京城并不算远且又远离澶州这个平叛战场的昭义军,其中必有蹊跷。因此,他一面劝其父暂缓发兵,一面向前来报信的信使仔细询问了这支“来犯之敌”的相关情况。
在得知对方自西北方向而来,且三万大军人人有马,并装备有大量火器特别是带有不少火炮之后,一个令全天下、特别是中原地区所有政治势力均忌惮颇深的名字几乎立即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北平军。放眼当今天下,能有如此规模的骑兵,又装备大量火器的军队,除了北平军又能是哪家。毕竟,大周禁军虽也有一支规模不小、装备火器的“神机军”,可漫说一下子让其拿出超过三万匹战马来,只怕在赵匡胤率军在外征战的情况下,集结起三千骑兵对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朝廷兵马自当从东面来,又怎么可能跑到自家军州西北方向去。
听完自家儿子的分析,李筠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却又皱起了眉头。正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直与自己和平相处、井水不犯河水的北平军突然大军犯境,不由得李大节度不去揣测对方到底是何居心,会不会是来夺自家昭义军的。
对此,李守节却是并不担心。因为,根据来报信的信使所言,这支身份不明的军队进入昭义军后,一不攻城掠地,二不欺扰百姓,只是一味的闷头赶路。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其在遇到县城或者稍大一些的镇店时,还会主动避开、绕路而过,丝毫看不出一点想要侵占地盘的意思,反而更像是借道而行的样子。至于北平军要借路去哪里,推测起来其实也很容易。只需看一眼山川地形图,便不难做出其目的地很可能是京城开封的判断。于是,李守节在综合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得出了一个令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结论——北平军此番只是借路而行,其目标则九成九是京城开封。
虽说对儿子的这些分析和判断比较认同,可一来这毕竟只是猜测,在得到确切消息前,北平军究竟是何企图还存在很多变数。二来,对于对后周朝廷一向赤胆忠心的李筠来说,若北平军此番真的是意在京城、图谋开封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袖手旁观的——特别是在对方要从自己眼皮底下通过时更是如此。因此,在听完自家儿子的分析和推测后,李筠立即改变了点兵出征、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的计划,一面下令将上党周边兵马全部调集到前往京城的必经之路上布防,一面还打算马上派人前往京城示警,让后周朝廷有所准备。
结果,他的这个决定再次遭到了自己儿子的反对。在李知节看来,北平军虽然不告而入昭义军显得很是霸道、很是粗鲁,完全不符常理。可一来,其入境后一直秋毫无犯,没有一丝要吞并昭义军或者与昭义军为敌的表现。二来,以北平军的实力,想要逐鹿中原、入主开封,虽说不上易如反掌,却也算不得是什么难事。若是对方真有此心,只怕当年幽云之战后便早就借大败契丹人之势,一鼓作气,挥师南下,将开封拿下了,又何必等到今天。
眼见自己的父亲虽有些被自己说动,却依然在那里犹豫不决。很清楚己方用来思考、权衡的时间其实很有限的李守节,当即上前请求父亲批准自己带人前去侦察、打探一番,以免因为误判而造成双方冲突,并最终影响到自家在昭义军的基业——毕竟,面对与自己这边兵马人数相当、装备远较自家兵马精良、这几年来斩杀、俘获契丹兵将近四十万人马的北平军,同样也只有三万精锐主力的昭义军显然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和把握,自己就算想留住对方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
李筠心中固然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去冒险,可惟今之计,也只有让其去走一遭,打探到确实可靠的消息,自己才能妥当处置这一突发事件。毕竟,若对方真是北平军,由李守节这个衙内去交涉,远比普通将领更合适也更有效。于是,就在接到“外敌来犯”消息仅仅一个时辰之后,李知节便率领三百亲军离开上党城,顺着官道往西北方向急驰而去——原本按照李筠的意思,打算给自己儿子点五千兵马跟随。可考虑到人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对方误会,在李守节的坚持下,最终随其一起出发的只有节度府的三百亲军。
事实证明,李筠的担心是多余的。当李守节在距离上党城五十里远的地方与正在临时补给点休整的“靖难军”先锋部队相遇时,后者不但对其毫无敌意,而且在搞清其身份后,先锋部队的指挥官钱远山、穆特尔二人还请其入营会面,表现得非常友好。也正是这次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会面,使得原本一头雾水、对北平军三万大军突然出现在自己防区内颇感疑惑与提防的昭义军上下彻底明白了对方此次出兵的真实用意——赵匡胤及其党羽图谋不轨,北平军上下人等身为大周臣子,自然不能容忍其忘恩负义、行那篡逆之事。是以,这才在通过秘密渠道得到消息后,即刻点兵南下,为朝廷剪除奸佞。
初闻赵匡胤意欲谋反、篡周而代之,李守节自然是吃惊不小,实在是没想到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对大周忠心耿耿的赵点检会做出这等不忠不义的事来。不过吃惊归吃惊,李守节并没有忘记自己此来的目的,以及在上党城中焦急等待自己归来的父亲。因此,在得到北平军此番过境昭义军只是借道,绝不会攻略地方、骚扰百姓的保证后,李知节便马不停蹄赶回上党,去向自家父帅回禀。而得了消息的李筠,虽说依然有些担心北平军行那“假道伐虢”的阴谋、担心就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北平军通过,会令其他藩镇节度耻笑。可对后周朝廷忠心耿耿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为了自家名利而阻挠前往京城勤王靖难的北平军的。再加上,深知自己与对方为敌根本没有丝毫胜算。所以,李筠最终还是选择了装聋作哑,就当自己防区内根本没有这样一支军队一般,非常配合、非常默契的将对方礼送出境,就好像“北平军过境”这件事从来都没发生过一般。
正是由于昭义军的配合,以及与李筠有着同样想法、采取相同举措的义成军节度使的默许,才使得原本计划需要五至八天时间才能走完的沁州到卫州黄河渡口的路,“靖难军”先锋部队只用了四天时间便顺利完成。
就在“靖难军”先锋部队顺利过境昭义军和义成军、兵近黄河的时候,赵匡胤在开封城北面的陈桥门下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首先,当赵匡胤于未时末申时初率军抵达陈桥门外时,发现不但按照礼制应该到城外来迎接他这奉旨还朝的得胜之师统帅的朝廷官员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而且原本应该在酉时末戌时初才关闭的城门,这会儿却已早早下关落锁、城门外的吊桥亦是高高挑起。
其次,当赵匡胤拿出朝廷命其回京受封领赏的圣旨,要求城上守关兵将速速打开城门、放其进城时,换来的却是陈桥门守将一番指责他违抗圣旨、不遵照朝廷要他及其麾下一众将领轻骑入城的命令,而是率领大军进逼京城,莫非想要图谋不轨的抢白。
眼见任自己这边好说歹说,陈桥门的守将就是不肯放自己进城,甚至还扬言说,如果其再不带着大军后撤三十里扎营、并率手下一众将领只身回京请罪,他就要将赵匡胤当逆臣贼子对待,命手下开炮放箭了。此时并不想与城中守军暴发正面冲突的赵匡胤,虽说心中亦有些焦急,却并没有被城上的守将激怒,而是下令大军转到由自家心腹亲信负责把守的封丘门,以求能够尽快入城、尽快完成自己改朝换代的梦想。
虽说封丘门此时也已经关闭,可与陈桥门那边守军如临大敌、守门将领根本不给自己说服对方的机会不同,封丘门的守军明显要松懈得多、对自己也礼遇得多,这让赵匡胤心中安定不少,对自己能够顺利进城,并坐上皇宫里那张龙椅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加了。
显德九年阴历三月初七傍晚,数日前才因李重进有竟叛乱而被调来负责守卫封丘门的“神机军”右军都指挥使许新生终于在城门外一众赵匡胤心腹亲信的呼唤声中出现在了城墙之上。只是,还不等已经有些不耐烦的赵匡胤上前命其开门,城上的许新生已然指着城下的赵匡胤,大声呵斥道:“大胆赵匡胤,朝廷旨意命你带领麾下一干将领轻装回京城受封领赏,汝为何不遵命而行。如今,汝率领万兵马气势汹汹、浩浩荡荡杀到京城脚下,究竟意欲何为?”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在线阅读
<!--t;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 肉肉屋
第一百八十八章 “黄袍加身”(四)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