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天下豪商 第1467章 百年战争

第1467章 百年战争

    韩佗胄是韩琦的重孙子,和韩肖胄是兄弟辈儿。不过两人的年纪却差了75岁!韩肖胄过世的时候,韩佗胄还没有出生呢!
    虽然和韩肖胄的堂兄弟,但是韩佗胄却不是荆楚系统的人物,而是长安勋贵的一员。并不是文资出身,而是保送华山讲武堂的武官。讲武堂毕业后就成了孝宗皇帝的御带亲卫。后来又转了文资,一步步当上宰执。
    第二次中原大战的发起就和他的错误决定脱不开干系!不过他在这个时空的命比历史上要好。东宋、新周都是文明开化的国家,不会要他的脑袋……要去干什么用?
    所以承担战争责任的韩佗胄不过是下台贬官,低迷了几年后又回炉当了宰相——他发动战争是符合西宋军官们的利益的。哪怕没有打赢,军人们还是念着他的好。所以由他当左相比较有利于控制军队。
    而且上一次战争的失败,让西宋朝廷的统治有点动摇了!
    因为一部分军官将战败归咎于西宋的“君主独裁”,希望国家效仿东宋或新周进行改革。
    这让宋光宗赵忻非常恐惧,所以就选择让韩佗胄这个在军方很有人缘的宰相回炉。
    对于胆敢挑战大宋在西域威权的蒙古人,韩佗胄的建议只有一个——打!要是不打,西凉一丢,军中的革命分子又要发难了!
    “可是东征之役新败不久,国家元气未复……”
    赵忻有点犹豫。在上一场战争中,西宋累计损失了十四万军队!而且还耗费了数以千万缗的军费。国家多年的积蓄全部耗尽,而且还向富有的西夏王借了一笔款子,真的丢人啊!
    现在韩佗胄又想在万里之外的西方开战,这成本恐怕不会太低啊!
    “陛下,我们如果不救西凉,暴周就有可能会插手了。”
    现在西宋不再用“东贼”称呼周国了。因为在第二次中原大战结束后,西宋和周国正式签订了和约。
    也就是说,西宋承认了周国的主权——人家有好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不承认,它也在那儿啊!
    “暴周会插手?”赵忻一愣,“他们的手能伸那么长?”
    “陛下难道忘记了,蒙古人是从哪儿迁出来的?”
    “蒙古人……”赵忻想了想,“哦,是从大奚草原迁出来的!”
    这个时空的蒙古人去了富得流油的钦察草原和东欧大草原的东部(真的流油啊!后世的里海油田、乌拉尔油田和西伯利亚油田现在都是铁木真的财产),蒙古高原的名号自然不存在了,现在这块地盘的地理学名称叫“大奚草原”。在政治上,这块土地由依附于大周共和国的奚王国统治。
    奚王国的性质和北美合众国差不多,都是大周共和国下属的自治藩国。虽然有国的名号,但并没有独立主权。在军事和外交上都依靠大周共和国。
    之所以设立“国号”,则是为了方便治理。现在大周世界帝国的陆地面积达到了数千万平方公里之多!完全超出了现有通讯条件下,一个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治理的极限。
    所以设立自治藩国就不可避免了。
    而利用自治藩国治理边远地区的不仅仅是大周共和国,东西两宋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东宋下面有新宋、暹罗、交趾、新东瀛、锡兰等五个自治藩国。
    而西宋也不算小,所以也拥有一个西凉藩国,此外还拥有荆楚王府、大理王府、吐蕃王府、高昌王府、疏勒王府、于阗王府、青唐王府等七大藩王。
    至于迁移到天竺已经一百多年的西夏国,则在第二次中原大战后,用大量进贡金银给西宋的朝廷的办法解除了附属关系,成为了独立国家。
    不过西夏的独立并不是李纯佑为首的西夏统治者的意愿,而是在第二次中原大战期间,东宋和新周的小西洋舰队一再攻击西夏的海口城(位于信度河入海口)。给西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东宋、新周两国还向西夏国下达了最后通牒。
    如果不和西宋划清界限,就会遭到他们的联合入侵!
    所以李纯佑才不得不中止了和西宋的君臣关系,但是仍然会和波罗王国一起,每年以购买公债的形式,给长安上贡。
    “正是,”韩佗胄道:“当年迁移蒙古人的时候,周国还借机在奚国草原(蒙古草原)和钦察草原上修建了6座买卖堡。其中距离碎叶城最近的一座买卖堡就在也迷离河畔,名叫也迷离堡。目前由奚国的也迷离侯爷萧乾掌管,这个萧乾其实是武好古的曾孙。和眼下的大周元首武国诚是族兄弟。
    如果我朝不救碎叶,那么碎叶府就有可能向这个萧乾求助,把周国的势力拉进去。
    至于军费开销,可以向西夏、波罗举债!”
    西宋帝国反正是有债不偿的主儿,也就不在乎多借一点了。
    “看来是不得不救了……中书舍人,拟诏讨伐蒙古吧!”赵忻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决定,将会让西宋卷入一场百年战争。
    而这场持续百年的战争,最终也将耗尽西宋的国力。为公元14世纪的华夏本土统一打下了基础。
    ……
    鞭炮齐鸣,鼓乐大作。天津造船厂一号船台上的“共和”级风帆战列舰,正沿着铺设好的滑道缓缓滑入海水之中。
    这是一艘排水量达到20000石的“巨型”风帆战列舰。
    排水量这个概念,也是武好古早年提出的。不过并没有马上替代“料”,也就是造船所消耗的木料数量,成为计算船舶大小的标准。直到最近二三十年,关于舰船浮力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排水量才替代了用料,成为表示船舶大小的标准。
    而20000石相当于后世的1200吨左右。在后世来说就是一小帆船,但是在13世纪,排水量1200吨的风帆战列舰绝对是国之重器。
    一艘排水量达到两万石,装备有60门大炮,可以在无需补给的情况下在海洋上连续航行6个月,而且还可承受住较大的风浪,最高航速可以超过20节(指一个时辰航行60华里,相当于后世的8节多一点)的木质风帆战列舰的建造难度,也是相当之高的!
    对于中世纪的生产力水平而言,这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大周共和国和东宋的造船工业,研究没有将风帆战列舰的建造工艺掌握到极致。这项工作从选择木材和伐木的时机开始,到木材的防虫、防潮,龙骨的铺设,船肋的建造,甲板的固定的支撑,船壳外皮和外层甲板的铺设,船壳的防水措施,甚至小到铁钉和木栓的使用方式,全都是一门门的学问!需要长期的研究的实践,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且制造一艘性能卓越的风帆战列舰需要很长的周期。通常是两到三年,急造也要几个月,还不包括砍伐树木和阴干木材需要的时间。
    所以造船的技术进步,也只能循着造船的周期,循序渐进的推进,很难用金手指拔苗助长。所以在共和百年到来的时候,传说中的“飞剪船”依旧没有出现。虽然在武好古生前,就曾经提出过“飞剪船”的设想——将船只的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状,以提高航速。
    但是“最小阻力状”应该小到什么程度?船只的稳定性怎么解决?船体有没有足够的强度承受高速度?索具和风帆的强度够不够?
    这些问题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研究和积累,才能一一得到解决。
    所以直到目前,“共和”级这样的两万石风帆战列舰,就是大周造船业能力拿出的最高水平的作品了。
    随着“共和”级的首舰共和号缓缓滑入水中,前来观礼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阵喝彩声音。
    “好一条巨舰啊!”
    “真不愧是我大周的海上城垣!”
    “元首,咱们还得多造几条共和级!”
    大周共和国的元首武国诚满脸堆笑,常年的海上生活让他的肤色黑里透红,看上去非常的健康。他并不是武氏嫡流出身,而是武铁心的后代。算是海军世家,今年已经55岁的他,在大周共和国的海军中服役长达25年。几乎半生都在海上度过。最后以海军上将的军衔退役,转入了政界。
    而当步入政坛的时候,武氏嫡流在政治上已经没落了。武义久的孙子辈不是花花公子,就是对政治不大上心的资本家——义久派太多钱了!而且子嗣也不多,所以没有谁愿意去政坛和军界打拼。
    舒舒服服的当个大资本家多好啊?
    武义勇的后人倒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建树颇多,在陆军中有“一门五上将”,在政坛上则长期把持日本行省和渤海行省,也有几个元老。
    但是“义勇派”始终有强烈的君主制倾向,让大部分的元老非常担心。所以武义勇的子孙从没有问鼎元首的机会。
    至于武义信的后裔,则在北美合众国深耕。几十年间出了三个大统领和十几个议员。但是在大周共和国的政坛上,基本没有“义信派”的存在。
    而且北美洲这个天选之国在大周共和国的大部分公民看来,都是落后蛮荒的代名词。只有在大周和东宋混不下去的失败者,才会飘洋过海去北美混饭吃。
    所以在北美合众国混日子的“义信派”也不可能出任共和国的元首。
    在嫡流“没落”的同时,武家的庶流倒是出了不少杰出人物。所以连着几任元首,不是出自武家庶流,就是和武家的女婿或外孙。
    而武国诚也借着武家庶流崛起的东风,在两年前的选举中获胜,成为了大周共和国的第二十届元首。
    满脸堆笑,看上去非常得意的武国诚,此刻的心情却有那么一点郁闷。
    因为让人不安的消息,正从西方传来!
    几十年前被大周共和国迁去西方钦察草原的蒙兀诸部,居然奇迹一般的崛起了。本来四分五裂,靠着给大石帝国、金帐王国当雇佣兵赚点小钱的蒙兀人,现在有了一位天骄般的首领,名叫铁木真。在将原本四分五裂的蒙兀人聚拢在了一起,成立了大蒙古国,而且还重创了大石帝国和金帐国。在不久前,铁木真还率领大军攻入了西凉国,打得那帮天理骑士抱头鼠窜,缩回天门关内死守了……
    虽然大蒙古国暂时还够不着大周本土,但是铁木真对西辽和金帐两国的摧残,也让西方市场出现了萎缩,销往西方的大周棉布和瓷器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依附大周的奚王国的西部正处于蒙古人的威胁之下。作为宗主,大周有义务保护奚王国的领土完整。
    而且现在统治着奚国和蒙古国边境一带的几个城主,还是武好古和萧瑟瑟还有次奥野的后代。
    于私于公,武国诚都不能坐视不理啊。
    可问题是……大蒙古国的地盘距离大周实在太远。
    而且还不怎么靠海,距离最近的海岸线,还黑海……大周共和国的舰队要去黑海得走上60000多里!
    如果考虑到等待合适风向的因素,一两年都未必能抵达。
    另外,西方的那些国家,多半也不会欢迎大周共和国的远征军直接进入地中海和黑海吧?
    这可真是让人为难啊!
    “元首,长安的急递!”
    刚刚出席完“共和”号下水仪式的武国诚才一回到自己的马车上,他的一个机宜官就给他递过去一份信件。
    是大周共和国驻长安公使辛弃疾的亲笔信——辛弃疾是大周共和国的陆军上将,在第二次中原大战中担任过河南军团督军,打败了西宋名将岳珂。在战争结束后,辛弃疾退出现役,被武国诚委派为驻长安的特命全权公使。
    武国诚展开书信看了看,原本有点阴郁的黑脸膛上就展露出笑容了,对他的这位机宜,今年只有24岁的元好问道:“裕之,马上派人去请孟尚书,武都机宜,还有两位相公,都到元首府议事。”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