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让我一个人承担压力?”顾秉谦还是没有明白,“是不是觉得老夫好摆布?岂有此理。”
“有压力,也有好处啊,这是实实在在为大明做了贡献!而且,这事做成了,我是始作俑者,但我不用担负骂名,能得到许多好处,我日后一定投桃报李,扶持首辅大人的两个儿子登上正二品以上高位!保住首辅一家世代荣华。”韦宝大言不惭的道。
顾秉谦被韦宝说的心中一动。
顾秉谦的身体不好,致仕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而且顾秉谦早就想致仕,看出来魏忠贤对他不满,觉得他没有能力。
而且捞了一大笔,也过了当首辅的瘾头的顾秉谦,也想全身而退了。
顾秉谦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没有给两个儿子铺路,韦宝算是抓住了顾秉谦的软肋。
“顾台硕和顾台砥两兄弟我都见过,都是中书舍人,若是没有人扶持,他们二人日后能到知府的位置,已经是极限。”韦宝笑道。
顾秉谦没有说话,但内心赞同韦宝的说法,两个儿子的确比较平庸,又不是正规科考出身,能到知府的位置,自己还得设法出力。
“那我还是不肯!这太冒险了。”顾秉谦坚决反对。
“我就不明白了,和我一起上奏,就不冒险了?顾大人堂堂首辅大人,只是提出一项为大明开源节流,筹措几百万两银子的法子,旁人顶多反对,还能为此事问罪于首辅大人吗?”韦宝道:“只要你上奏把客光先为海防总督衙门总督,客巴巴一定感恩。客光先是客巴巴的弟弟,侯国兴是客巴巴的儿子。两个人都在锦衣卫,其实是重叠的,她一定想让其中一人上外面揽权。侯国兴年纪太轻,不可能出任总督,客光先则有一点希望。我再上奏本,请让顾台硕与顾台砥出任海防总督衙门参政,两个人便是顺理成章的升迁,未来不管是在海防总督衙门,还是外放,至少是三品大员。将来有机会,我一定力保他们入京为官,别说正二品,就是从一品,正一品,也不难说没有机会。我与顾大人的交情,两位兄长便算是我的人了。”
顾秉谦缓过神来了,马上道:“我那两个犬子虽然年纪比韦爵爷大一些,但他们怎么敢妄称是爵爷的兄长?我与爵爷今后便兄弟相称,他们便是爵爷的侄儿。”
韦宝呵呵一笑,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客巴巴在入宫之前是有丈夫的,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便是侯国兴。
李成楝是百户,侯国兴一上来便是千户。
同时升迁的还有客光先和魏忠贤的一大堆子侄兄弟。
为什么这些人一上来都先到锦衣卫镀金,一方面因为锦衣卫权势显赫,是皇帝的亲军,皇帝可以直接任命,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因为,从锦衣卫调到别的部门也比较方便。
顾秉谦听韦宝分析的这么细致,若有所思。
至于顾秉谦让两个比韦宝大很多的儿子给韦宝当侄子。
这种事,顾秉谦还真做得出来。
顾秉谦,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进士。
翰林出身,学识过人,无耻也过人,无耻到魏忠贤没找他,他就自己上门去了。
当时顾秉谦的职务是礼部尚书,都七十一了,按说干几年就该退休,但顾秉谦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进一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监。
顾秉谦改变门庭倒也无所谓,最无耻的地方在于,他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顾秉谦为了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顾秉谦,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魏忠贤,隆庆二年,1568年出生。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八岁。
认一个比自己小那么多的人当爹,无耻,无语到了极点。
所以现在顾秉谦做出让两个儿子认韦宝当叔叔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张维贤之所以让韦宝找顾秉谦以顾秉谦的名义上奏本,也是看破了顾秉谦这一点,知道顾秉谦畏惧韦宝的权势,肯定会答应的,加上韦宝的口才,不可能说不动顾秉谦。
果然,顾秉谦最终让步了,当魏广微、黄立极和冯铨三人的面,还真的写了拜帖,让两个儿子认韦宝当叔叔。
韦宝笑着答应了。
韦宝不怕搞外人到海防总督衙门去。
因为海防总督衙门各个位置的官职已经定好了。
只要不将他踢出海防总督衙门,管你是谁当海防总督衙门的总督,都别想换人。
人事方面,外人别想动,至于具体办事,别人更没有能力揷手。
就算开放了通商口岸,将所有大明水师都合并在一起,想搞到银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如果一次性拿出七八百万两银子,这本身就很是个事情。
需要以海防总督衙门旗下的海防钱庄牵头,向民间筹款。
除了韦宝,谁有这个能力凑集七百万两纹银,相当于大明大半年的赋税银子啊。
不知道是性格原因,还是心理扭曲,韦宝就是喜欢看悲剧。
以前在现代读历史的时候,也总是去翻阅王朝的没落,居然能够对那种大厦将倾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而令韦宝惊异的是,无论哪个王朝的灭亡,都不是一泻千里,总是给人中兴的希望,又让这希望付诸东流。
以前韦宝看《明史》,就深有其感。
满族人在辽东的崛起,与其说注定了明朝的灭亡,不如说是给了一些英雄于用武之地。
不光是那些清朝的开国元勋,也包括明朝的某些将领。
后金在每战皆赢士气高涨之时,大明朝廷百官丧胆正欲退回山海关,而将辽东拱手与人。
而韦爵爷甘冒矢石,北上辽东考察防务,并且敢于肩挑独力抵御后金进攻的重任。
要知道在此之前,多少名将覆灭与八旗劲旅之手,以致身败名裂,而他仅仅是个刚刚考上科举的文弱书生。
历史偏偏给了韦爵爷扬名立万的机会,也给了大明王朝一个延续气数的机会。
对面那个身经百战鲜有败绩的清太祖恐怕最后都不敢相信也不甘相信,击败他的就是这么一个后辈小子。
有时候韦宝自己也不相信这低矮的城头最终抵御住了八旗军的如潮进攻。
可历史就是历史,韦宝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当时战争的惨烈。
也可以从将士们的传说里寻找到血的记忆。
韦宝不敢想的是最终代替明朝统治中国的会是在他面前无法前进一步的满洲人所建立起来的清王朝。
站在大明这个时代的京城古城边上,韦爵爷看着即将升起来的朝阳。
韦爵爷会觉得他所保卫的明朝也如这朝阳。
一定不会,因为他和他所效忠的朝廷一样,都是历史演绎出的一幕悲剧。
韦爵爷其实对于大明最终走向什么地方,是不是像原本的历史那样到点就完蛋,其实是无所谓的。
只要自己发展的够好,大明完了,可以建立一个新兴的汉人政权嘛。
只是韦宝担心历史不可逆这一条,就目前来看,他穿越重生之后,所有的历史大事件,没有一样是改变了的。
即便韦宝试图改变,依然无法改变。
就比如杨涟和左光斗的死。
可是他却从建奴手里硬生生的抢来了一个诺大的辽南。
并且拿稳了韦家庄。
并且名正言顺的建立了一个海防总督衙门。
这些事情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所以韦宝有时候也挺疑惑的,不知道那些是可逆的,那些是不可逆的。
历史令人扼腕叹息,而今命运在韦宝的手中。
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愿有更多有志之士,复兴华夏文明,还我“中国”之尊严。
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
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有兴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命题。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
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
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是有其原因的。
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
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
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
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
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但三百多年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可以说华夏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
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
汉人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
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汉人的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
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
汉人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
所以才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
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
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举,且倭主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
二战中“神风敢死队”即出自这个典故。
明亡后,朝鲜和日本认为华夏已亡,日本从此蔑称中国。
明治维新后,自认为华夏正统的日本曾打着“攘夷主义”的旗号发动甲午战争等对清战争。
唐、宋、明时作为对中国文明衷心倾倒的两个附属夷国,日本和朝鲜到了后世还因宗主国文化沦丧而对中国存有偏见。
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兵至崖山。
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
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
太傅张世杰护杨太后突出重围,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
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杨太后闻赵昺死,赴海死,张世杰葬之于海滨,亦投海殉国。宋遂亡。
明弘光元年,1645年,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明弘光政权金陵。
六月初五日,多尔衮谕江南前线总指挥,豫亲王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六月十五日,多尔衮谕礼部,通令全国剃发,“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七月,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中国”始终都是华夏,华夏始终都是进步文明的代表。
而华夏也根本不曾以种族、民族划分。
“崖山之役以下,中国已经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有能力又有意愿全盘接手华夏文明,并加以发扬光大,因此中国正朔已断。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大约此意吧。
蒙古军的屠城,杀掉北方百分之80的汉人,精英殆尽。
明朝只算诈了下尸,可惜当年汉人的精气神全没了。
我们没什么值得自豪的了,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凭吊崖山,以慰不孝之罪。
崖山是中国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中国人应该认识它。
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
为了复兴宋室,一直不停奋战,但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
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
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就这样,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的崖山之战。
南宋的陆秀夫死了,赵宋终结,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随之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
这场战争的两个对手的来历都不平凡,赵宋的灭亡也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改朝换代.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
中间一个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丧心病狂且腐朽堕落闻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诛尽开国功臣、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因此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自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
不少国外的史学家也将宋朝覆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即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脊梁基本被打断。
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都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后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
再经历宋明理学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化自我割后,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基本属于一种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文明。
虽然古老,却是戗害着最优秀成份的一种老人黄昏式智慧。
虽不无可取之处,却于历史大格局深有妨碍。
宋是这样一个铭记了汉源正朔的朝代,跨越时空和今天的中国人有着不解精神文化传承。
南宋之亡,内有贾似道、史弥远奸臣当道,外有刘整、吕文焕望风而降,否则蒙古人不见得能迅速摆平。须知,南宋是蒙古花了半个多世纪才灭掉的,其他国家,有几个可以抵抗蒙古人10年。
有明之亡,内有崇祯刚愎自用,外有吴三桂、洪承畴之流,尽管不乏忠义之士,但是史公可法的志大才疏,也是历史永远的遗憾。
崖山之后无中国,历尽磨难的中国人作为整体,究竟在什么时候变得如鲁迅笔下形容得那般卑微、猥琐、没有气节,已经不可考,消失在历史的浊流中。
两百年前,英国驻中国首任特使马葛尔尼说:“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千年的发展,华夏成为了世界最富有最文明的民族,“世风日靡,黔首犹着丝衣。”
宋代冶铁,陶瓷,造船和火药技术都获得了远远领袖世界,西方人总是惊异日本的武士刀最锋利,可是他们不知道,日本的冶铁技术是宋人传过去的,元朝严禁汉人炼铁,因而这些工艺失传。
南宋的造船技术比18世纪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发达,根据打捞上来的南宋船“南海一号”和相关史料,南宋船长三十米,阿拉伯人惊叹道“东方的宝船简直是一个城市”。
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应用于战争中的,制作了当时最好的火器,可是后来元朝严禁汉人制造火药。
南宋时期,皇帝权力极其小,诏书必须有皇帝太后宰相和三位辅臣联名才会有效,而人民经常集会议论朝政,北宋末年罢蔡京杀六贼,不是太学生陈东和十几万百姓联名上书施压的结果吗。
丁大全当政时,陈宗则联合杭州市民集会要求理宗罢免之。而南宋学风自由活泼,技术人员备受重用也是其他文明国家所远远不及的。
航运促进了大型贸易,商业文明大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伴随的纸币的流行,资本主义萌芽正在茁壮成长,此时西方依然在神教的麻醉下昏昏入睡。
然而华夏文明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缺遭遇了史上最残暴最野蛮的侵略,蒙古人用他们几乎全部力量,打击华夏文明最软弱的政权南宋。
蒙古人可以几个月内,就踏平花腊子摸,铲平俄罗斯,夷灭东欧列国,但是在江南的华夏文明面前,他停顿了几乎50年。
元军攻打襄阳,打了五年,方才攻下;元军攻打四川,川民杀其大汗,而川民直到被杀光,才放弃抵抗。
扬州李庭之军队抗元,直到扬州人皆死,方才屈服。
而即使宋皇帝投降,抗元大军依然抵抗,因为根据宋制,投降诏书必须丞相大臣连署之后才能有效,丞相不署名,只代表皇帝投降,但是国家没有投降。
而崖山失败后,30万宋军将士只有2万人被俘虏,其余全部战死,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民,都自杀殉国。
听闻宋灭后,浙江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
这是什么,这就是华夏精神!
多尔衮在汉民族最虚弱的时候,建立了清,表明了女真的强大,但是它还表明了其他吗。
如果一个民族只会用刀,即使他再凶暴,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个蛮族,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文明,康熙也许喜欢算术、化学和天文,但他永远预料不到这些东西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变化。
因为只喜欢支配奴隶的他对文明的创造和发展没有兴趣。
这就是康熙为什么要查禁《天工开物》,为什么禁止前明时期大发展的火药技术,为什么要限制民间冶炼钢铁,为什么消灭造船的技术。
因为他的支配奴隶性统治欲望是永远不会关心文明的,他只对如何支配他的奴隶感兴趣。
而元朝和清朝的征服者们用他们的政策告诉了我们这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所有统治技巧和残忍暴力只能证明他们对文化的野蛮无知,对杀戮的渴求和与文明世界的隔绝,这就是他们的鞑靼文化。
一种依托掠夺的寄生文化。
满清只对培育奴隶和愚民感兴趣,对社会的进步和自由毫无兴趣。
而华夏文明追求的是真正经世致用的“国士”。
孟子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强调君臣人格之平等的他,被清室愤恨,于是拆其牌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清庭要烧毁王阳明,王夫之,李贽等人的书籍。
因为此皆华夏文明之象征。
明末的落后,是所有人的责任,不是某一个人,或者说某一部分人的责任。
我们的自卑,是我们的无能,我们没有一丝理由更没有任何资格抱怨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和土地。
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是世界上最肥美最广阔的土地,凭借这些土地,我们孕育了最多的人民。
所有人都是这个个伟大荣耀的礼仪之邦中央帝国的子孙。
虽然韦爵爷花费的时间不多,却说的很是清楚明白。
而且,韦爵爷居然最终说服了顾秉谦。
韦宝不但说服了顾秉谦,连魏广微和黄立极这样的铁杆阉党,胆小如鼠,风吹两面倒,习惯了依附于权贵的大臣,居然也主动表示愿意与顾秉谦一起具名上奏给陛下。
韦宝看向冯铨,顾秉谦、黄立极和魏广微也看向冯铨。
现在就差冯铨没有表态了。
加上在此之前,韦宝等于已经说动了丁绍轼支持自己。
韦宝等于说服了除去冯铨之外的整个内阁!
“你们别看着我啊,我才刚刚三十出头,资历尚浅,我具名不具名,无关紧要吧?我默默支持诸位阁老便是。”冯铨比韦宝更加大言不惭。
冯铨的意思很清楚,他很年轻,仕途还很长,不像顾秉谦、魏广微和黄立极。
你们三个都老了,你们看好韦宝,希望借助韦宝的力量,将来惠及子孙。
但我冯铨不用这样做,我冯铨还很年轻,我将来肯定是首辅人选。
等我当了首辅,还需要依靠韦宝什么?
韦宝淡然一笑,也不勉强,怕节外生枝,便对顾秉谦道:“首辅大人,我们去面圣吧?”
顾秉谦点了点头:‘韦爵爷,我与魏大人,黄大人,把该做的都做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这事情,办不成的,东林党一定会群起围攻。’
“是啊,东林党掌握的土地是最多的,真的这么做,对他们影响最大。”魏广微也点头表示赞同顾秉谦的说法。
【0961 居然说服了大半个内阁】
同类推荐:
夹逼定理[故事合集]、
每次穿书都有好好保卫贞操、
一拳超人之帝王引擎、
韩娱之允诺一生、
[综漫] 论咒术师和网王的适应性、
[历史同人]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
[综英美] 丘丘人哥谭原魔崛起计划、
迷失在地球的外星综合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