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见耿纪是真心帮自己出主意,戒心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转而真心求教对方。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希望耿纪帮他指出一条更靠谱的逃跑路线。
而耿纪也没有含糊,他知道陛下对他的信任建立起来颇为不易。
自己和韦晃,这两年谋划联络忠义、反抗曹操,也是如履薄冰,一直愤懑不平。现在机会终于到了眼前,自然要抓住。
原本历史上,耿纪和韦晃等人,是在邺城发动了兵变,但他们没有正规军,只能靠各家的家丁临时武装起来,殊死一搏,最后彻底被曹操扑灭了。
而这一世,曹操似乎已经不打算离开雒阳了,而此前哪怕曹操不在雒阳的时候,荀彧也是一直在的。有其他曹操阵营高层镇场,在雒阳直接兵变的成功率几乎无限趋近于零,他们自然也就不敢犯这个傻。
所以这一世,耿纪韦晃等人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如果刘备军靠近了,他们就找机会抢了天子突围,找地方暂避,确保天子安全,躲过雒阳攻城战,避免最后关头被曹操劫持”。
这个操作方向上,跟刘协自己的意图,倒是不谋而合了。
耿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便诚恳地向皇帝分析:
“陛下应该知道,雒阳周边,共有八关。雒南三关既然有徐晃巡防,关山险峻无法偷越,剩下的也就只有五个关了。
其中西侧的函崤之险,是通往曹操控制的关中腹地,陛下也说过绝不会在迁都去长安,自然可以不用看。同理,前往黄河上游的小平津,是通往河东的,也不用看。
正东方和东北方,就剩下虎牢关、旋门关这两座陆上关隘,以及登船渡黄河、顺流前往下游的孟津渡。陛下要想与太尉联络,只能在这个方向上想办法。”
耿纪这几段话,还算是铺垫,希望帮皇帝梳理一下地理基础。
这些刘协倒也知道,所以很快就吩咐耿纪:“这些无须赘述,卿只说这正东和东北三关,具体该选哪一处,届时可以躲避雒阳大战的兵火。
这些地方,似乎也不好走吧?而且朕听说,宗伯在东边的军队,距离雒阳还很远,远不如南边从南阳郡北上的兵马,距离雒阳不过百余里了。”
刘协这个担忧,也是非常现实的。雒南三关虽然难走,但黄忠距离雒阳近呀!
雒南三关以外的土地,都已经被刘备军占领了。只要打破徐晃守的关,南线的刘备军就直接进入伊洛平原了。
但东线呢?那里刘备军可没打到虎牢关外呢!
过年之前,刘备军在河南战场的最后一件重大战果,就是攻破了睢阳,随后全占了梁郡。但在刘备军面前的,还有东郡的濮阳,以及整个陈留郡。
刘备要打穿濮阳,再攻破陈留,最后打到官渡、酸枣,才能摸到虎牢关。
算下来,无论哪条路,至少都有二百五十里以上,远的有接近三百里。这还没算过了虎牢关之后、再到雒阳城还有二百多里地。加起来至少是四百五十里到五百里!
(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濮阳到郑州原阳县,或是从山东菏泽到郑州中牟县,这两条路大约都是130公里。)
这跟南线的全程仅仅一百多里完全不能同日而语,总里程相差了四倍!逃跑难度自然也是陡增。
不过耿纪却是深思熟虑过的,倒不是说他有多聪明,而是这事儿他已经筹划了很久了。所以面对天子的担忧,他诚恳地分析道:
“陛下担忧往东跑路途太远,而且虎牢关同样有重兵,难以偷越,周围山势也同样险峻,这些臣也不否认。但往东跑,却有几桩独到的好处,而那些困难,也不是不能克服。
首先,眼下太尉的勤王大军,在东线距离雒阳至少是四五百里,这一点确实不假。但臣估计,春耕农忙结束后,太尉就会在东线发起新的攻势。
想来陈县已无利可守,那里的曹军肯定会很快不支。陈县被太尉夺取后,曹军在东部的防区将彻底割裂成南北两块,濮阳、陈留等地未必会死守到底。
就算他们想死守到底,太尉也可以分兵绕过坚城,直扑虎牢关下,骚扰威胁。而曹操对于深入骚扰的敌军,是完全没法阻拦的,只能任由他们来去自由。
所以到时候,太尉实打实控制的郡县,与雒阳之间的距离,至少能比现在缩短一两百里。如果其绕城而过的骑兵直扑虎牢关外,那么他们距离雒阳,将缩短到只剩二百里,比现在的四五百里短了六成。
到时候陛下往东跑所需转移的距离,跟往南跑相比,也就没有四五倍可以相差了,最多只相差一倍。”
刘协听了这部分分析,对于往东跑的靠谱程度的担忧,果然缓解了一大截。
一百多里和四五百里比起来,四五百里确实太坑了。但如果只是二百多里,那还是可以考虑的。
刘协频频点头,并不说话,鼓励耿纪继续分析下去。
耿纪又说:“而往东跑,还有一桩好处,就是不一定要翻越雄关险山,而可以指望顺流而下、走黄河水路突破!曹贼在陆上关隘、险山设防严密,但黄河河面上却未必能彻底严防死守。
更何况,太尉的水军远比曹操的水军强,如果陛下有办法送出去消息,请太尉派兵接应。到时候太尉的骑兵绕过濮阳、陈留坚城,不顾粮道直扑虎牢关外护驾。
再以周瑜的水军,沿黄河逆流而上,通过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接应陛下。那么,只要陛下能行到虎牢关以西的黄河河面上,后续就不用担心了,就安全了。”
刘协听着听着,眼神也不由亮了起来。
原先他很茫然,觉得往东逃离曹操的控制区,是件千难万难的事情。他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思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但被耿纪这么一拆解,把一个无从下手的大事,拆分成了好几个分阶段的小目标,这事儿看起来就靠谱不少。
原来,自己只要能上船,逃上黄河河面,顺流而下。
然后,也不用真的从河面上突破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河面封锁,他只要开船到虎牢关以西几十里的地方,等着周瑜的水军突破曹操的巡河封锁队,主动把天子接走就行了!
这么一看,水陆并行,最短只要走上一百五十多里,就逃出生天了!而且,不用经过任何雄关险隘,也不用亲自打破黄河水面上的封锁线!
这事儿有搞头!
刘协的心,变得无比热切,他从来没看到希望离他那么近。
内心燥热了许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最终刘协还是很快发现了几个问题。
不过这次他已经没那么颓废了,而是摆出非常积极的心态,想跟耿纪探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算只要水陆交替,往东行一百五十里就可能逃脱,那也不是容易做到的。朕又如何找机会、找借口出城呢?又如何弄到船只,在黄河河面上航行完这段路程呢?
曹操不会轻易许朕出城的,就算出城,也不会放朕前往孟津渡这样的港口要隘的。”
耿纪听到皇帝的这个疑问时,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一咬牙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此事倒也不难,臣和韦晃谋划月余,帮陛下想到了一个出城的借口,而且曹操肯定是会破例答应的。”
刘协不由一喜,连忙说:“哦?卿速速说来听听!只要可行,卿便是大汉中兴的功臣!朕许你将来必能位列三公!”
耿纪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刘协要拉拢他全力卖命救驾,当然也就许诺了三公的荣衔。
三公已经被曹操废了,但是没关系,刘备那边还保留了三公。只要刘协逃出去,正式宣布恢复三公制度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耿纪这才说道:“陛下可以向曹操表示,愿意立其女为皇后,但伏皇后新丧还不满两月,连断七之日都没到,其尸骨未寒,陛下可以说自己夜被梦魇所困,想要出城去北邙山祭奠伏皇后,然后再回来另立新后,以求心安。
而只要陛下出城往北,到了北邙山,臣和韦晃作为帮助曹操劝陛下立其女为后的功臣,或许有机会随行,负责监视、保护陛下。到时候,哪怕随扈兵马不完全由我们掌握,但我们至少可以找个机会,让陛下偷偷溜掉。
然后陛下就沿着北邙山中小道,以快马快速往东奔逃,可最快速度抵达洛水与黄河交界之处,也就是成皋城西。
到了那里,陛下再想骑快马逃跑,便不可能了,因为必须渡过洛水。但臣可以提前安排伪装成民船的轻快小船,在当地提前隐蔽。陛下抵达后,立刻就登船,由洛水口顺流汇入黄河往东再行数十里,就有可能得到周瑜接应——
当然,前提是我们确实联络上了大宗伯,约定好了日期,周瑜也确实以水军来接应,提前打破了曹军在虎牢关以北的黄河河面封锁线。”
耿纪把他和韦晃商量了一个半月的计划,彻底和盘托出。
刘协越听越觉得这事儿有戏,似乎完全照着执行,就真能逃出生天了。
祭奠皇后伏寿、以求换个心安别做噩梦、然后才好安安心心立新皇后,这个出雒阳城去北邙山的借口太完美了!
不过,代价也是很沉重的……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发妻,被曹操害死了。自己最后居然要借助发妻之死,以祭奠她为名,才找到逃命的机会。
他刘协,需要靠妻子的死来逃命!作为男人,实在是丢人。
他也忍不住想,要是皇后没死呢?是不是自己就跑不了了?这些计划,也就从头都没有可能性了?
想着想着,刘协不由又伤感叹息起来。
耿纪见皇帝伤心上了,不由有些急切,连忙劝他赶紧做决定:“陛下!臣借故支开左右,与陛下私聊,名义上是为了保全陛下的颜面,若是耽误太久,曹操安排的近侍必然怀疑!此法可行与否,还请陛下尽快决断,不可拖延了!”
被这么一提醒,刘协也猛然醒悟,觉得不能再优柔寡断了。
但是,他作为皇帝,也本能地反感臣下催促自己。这些年来,他已经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式:只要是催着皇帝做决定的,那都是欺君之臣。自古只有皇帝乾纲独断的,哪有做臣子的催逼皇帝的?
加上刚才耿纪开出的条件,刘协多长了个心眼,突然就想到一种可能性:
“嗯?耿少府,你倒是图穷匕见得快,朕差点忘了,你肩负的使命,就是帮曹操劝说朕,立他的女儿为新皇后吧!原来是在这儿等着给朕设计呢!朕要行此策,岂不是要先答应‘祭奠了伏皇后后,立刻就封曹操的女儿为皇后’!
不会这才是你的目的吧!如果朕去了北邙山,也祭奠完了,最后却没找到机会逃脱,那朕回到雒阳之后,就要乖乖封曹操之女为后了!”
耿纪原本也是一腔忠义,至少是一腔反曹的愤懑之心。没想到皇帝到了决策关头,居然这样多疑了一下,顿时让他如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
他自问是冒着全家被族灭的风险,来护驾筹划这事儿的,皇帝居然怀疑他的真实目的是“曲线帮曹家女封后”。
太寒心了!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和韦晃,都是“曹操心腹、相府旧吏”出身,皇帝觉得他们可能是跟曹操一条心的,那也不奇怪。
毕竟刘协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多年了,早就疑神疑鬼了。如果不是自己和韦晃一直表现得对曹操忠心,今天他也捞不到这个见驾的机会。
耿纪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潸然泪下,长叹一声:“这种事情,是能开玩笑的么?臣如果想讨好曹操立功,敢拿这种事情来诓骗?
臣已官至少府,何至于拿三族夷灭的危险,来博取官位上的更进一步?陛下的猜忌,实在令人心寒,就当今日之事,不曾发生过,也无不可!”
刘协被他这番剖析一点,也意识到自己多疑了,对方如果只是想讨好曹操立功,犯不着玩得这么大。
就算帮曹操的女儿立了皇后,那点功劳又够耿纪韦晃等人捞多少好处?这点好处,值得开那么大的玩笑、布那么夸张的局么?哪怕是假的,哪怕提前明着告诉曹操是假的,报备过了,也不至于。
犯不着,利益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谁会拿全家死绝掉脑袋的危险,来换事成之后升官一级半级的?而且又不是多有实权的官。
眼见耿纪心灰意冷,想要辞别,刘协也终于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赶紧上前拉住耿纪,对其做了个土揖回礼,表示自己的歉意:
“卿与韦司马都是忠义之士,日月可鉴,朕一时多疑,卿切勿见怪。此事朕已有决断,再无猜疑!请卿速速行之!后续但有进展,都可以假借另立皇后之事求见,到时候但以隐语与朕交谈即可!”
耿纪见皇帝都道歉了,自然也不会端着。
作为皇帝,肯对臣下作个土揖,已经是极限礼遇,不可能指望皇帝对臣子作对等的时揖。
耿纪也连忙表态,表示不敢当陛下重礼,陛下既然还愿意相信臣下,他自然还会效力。
今日时间仓促,再聊下去就惹人怀疑了,君臣赶紧结束密谋,然后刘协就让左右那些曹操安插的近侍宫女重新回到近前服侍。
而耿纪曾经屏退左右、跟皇帝私聊的消息,也早就在这场私聊结束之前,就传到了曹操耳朵里。
所以耿纪出宫之后,还得立刻去找曹操汇报。
曹操还是那么老奸巨猾,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只是跟耿纪随口聊天,聊着聊着,就问起耿纪和皇帝说了些什么——问的时候,曹操也绝不表露“我知道你屏退了左右私聊”这一点。
而耿纪也不动声色地主动交代了:“属下让陛下屏退了左右,给陛下留了点面子,说了些比较直白失礼的话,晓以利害,最后,陛下答应了另立丞相之女为皇后。
属下也是担心那些权衡利害的话,让左右听了,会让陛下愈发颜面扫地、导致陛下为了脸面不好答应。如今没有更多人听见,陛下保住了面子,才答应了。”
曹操一听这大事儿倒是办成了,他女儿能当皇后,以后能更加全面地监控刘协。如此一来,耿纪找皇帝私聊这个小瑕疵,也就没什么好追究的了。
只要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以后皇帝的行踪再无丝毫隐秘可言,皇帝想跟其他反曹的人接触,绝对会被新皇后发现的。
曹操最担心的内外勾结渠道,即将随着他自己女儿的上位,彻底堵死!到时候就能松一口气了!
曹操得意之下,也不忘又追问些细节,比如问耿纪、他到底是怎么“威逼利诱”天子,才让天子松口的。
好在,这个问题耿纪早就想好了说辞,刚才也跟刘协最终对了口供——而且事实上也不用对口供,因为曹操面子还是会给刘协留的,将来也不至于去问刘协“当初耿纪到底怎么威胁你的”。
所以,耿纪把他准备的劝说词说了一遍,曹操也就信了。
最终,耿纪提到自己答应天子的条件、立新皇后之前,天子要去北邙山一趟,祭奠旧皇后。
曹操听了,眉头皱了许久,觉得不太爽利。
但一想到再横生枝节推脱的话,自己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新皇后,如今前方战事紧急,自己必须抓紧彻底掌控后方,不至于引爆隐患。
“罢了,只要节儿当上皇后,天子那边就彻底滴水不漏了,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点,就让天子最后肆意妄为一次吧。”
曹操最终还是一咬牙,答应了这事儿,允许刘协在伏皇后断七之日过后(死后第七七四十九天),择机出城去一趟北邙山祭奠。
但是,祭奠完伏皇后回来,就必须立曹节为新皇后!刘协要是敢只祭奠不办事,那就等着曹操更严厉的报复吧!
第788章 天子逃亡,险阻重重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