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抗清 第136章 老家伙们动起来

第136章 老家伙们动起来

    茅麓山主寨,人头攒动,各寨将领及寨中各处朝廷职司官员除当值人员外,皆是到场。
    原因是临国公李来亨、靖国公袁宗第、南安侯郝摇旗三位老帅商议后,决定奉请韩王、洪部院及潘监军为前番与清军作战有功人员晋授官职。
    现今山中各寨连同俘虏改编的兵马共8400余人,随军家眷及山中原有百姓共17000余,虽占地不到一县,然在数月间与清军大小数战,斩获为永历十六年与湖广清军作战以来取得战果最大,故李来亨提议当为有功人员晋官封赏,以激励人心士气。
    要说人心,根据地现今军民相较从前要凝聚的多。
    一是伤病员及妇孺转移了大半出去,余下的人多无牵挂,除俘虏和反正的营兵外基本上都是抱定牺牲之志。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同理,军民不畏死,便无所畏惧。
    二是这大半年来的战事虽然并没有就此翻盘,或是打出战略优势,但总体而言明军还是占了上风,且恢复了去年下半年被清军占据的不少地盘。
    虽说这些地盘压根没有人,根本无法为明军提供人力、钱粮资源,但终归能为茅麓山提供“战略缓冲”,不至被清军堵在家门口打。
    三四月间,根据地被清军几道封锁线团团围住的那种无奈和窒息感,一些军民现在想着都绝望的很。
    那段时间,也是明军内部投降潮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不低于百人出山投降清军。
    直到巫山刘体纯残部在王五带领下拼死突出重围与李来亨部成功会师,愈演愈烈的投降潮才得到一定遏制。
    李来亨的建议得到袁宗第、郝摇旗二位老帅的支持,自攻打竹山突入陕西的战略意图被清军新任陕西提督陈福挫败后,虽然清军也没有向根据地发起反攻,但明军的士气相对而言还是被削弱了不少的。
    因此,若晋官封赏能提高官兵士气,二位老帅自是乐见其成。
    对于随他们出生入死的兄弟,二位老帅内心也总是觉得对不住他们的。
    没有实质性的赏赐,给些虚名也是好的。
    过往请功都是派人往永历朝廷行在请授,现今永历朝廷覆没,但山中有韩王这位亲藩及部院洪育鳌、监军太监潘应龙主持,因此奏请韩王、部院、监军处便可。
    手续相对要简单的多。
    真要说朝廷的话,当初若非韩王坚持不肯称帝,并言正衣冠、复燕京者为社稷共主,大明新的朝廷立时就能组建。
    事情具体操办人是靖国公袁宗第,他先是去韩王那里将意思说了一下,原以为韩王会不同意,没想到韩王还没听完就拍双手赞成,并说他早有此意。
    韩王同意,袁宗第便放下心来,毕竟这位是如今大明仅存的亲藩,虽不肯做天子,也不肯监国,但于山中军民眼中与天子监国无异。
    之所以担心韩王不同意,主要还是因为袁宗第“心虚”,不管怎么说他们这帮人曾经都是大明的反贼。
    让大明的亲藩同意给大明的反贼升官,怎么看都是件极其荒唐的事。
    好在韩王为人开明,是个务实的好王爷,不像某些王爷甚至永历帝那般始终对顺营抱有敌视,处处刁难。
    洪部院和潘太监听说韩王同意,也是没有二话,同袁宗第商量了仪式方案便定了下来。
    今日便在这主寨之中为有功将士及相关人员举行封授仪式。
    因山中条件有限,居住环境都很恶劣,自是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大殿举行仪式,于是在洪部院的提议下就在主寨前的一片占地几亩的平台上举行。
    此地又名九莲坪,是茅麓山惟一的一块较平整地方。
    可惜,也仅几亩地大小。
    参加仪式的人员穿戴不尽相同,放眼看去能有明朝正式官服的不到一半,余者大多穿的是当年大顺军的官服,甚至还有穿清军将领服饰的。
    好在明清军官衣服看着都差不多。
    独旗杆上的那面明字大旗却是崭新,在山风吹拂下不断飘扬,不时发出咧咧声。
    相关封赏人员名单三位老帅已经敲定,洪部院同潘太监皆是用了印。
    理论上,具备了“官方”法理属性。
    待相关人员到齐,即由袁宗第出面请洪部院颁授官职。
    洪育鳌自不推辞,上前展开早就拟好的公文朗声宣读起来,先是授余明、王政新、刘兴先、黑有功四人为记名总兵;
    再授都督府右参政曹一铨为监军广西巡抚,授秀才王业昌为监纪推官并署兴山县事;
    另授左军都督、太子太保郭升挂好略将军印;
    右军都督、太子少保王学礼挂骠骑将军印。
    总兵以下挂名参将、游击、千总的不等,约百人左右。
    眼下能在山中为记名总兵的,至少都领几百兵,也都是三位老帅嫡系亲信。
    一次晋升四名总兵官,当然是和前番战事阵亡总兵以上将领过多有关。
    降清的总兵级将领也不在少数。
    相比巫山刘体纯、及郝摇旗、袁宗第等,李来亨部下降清的将领要少得多。
    原因便是李来亨指挥的才是真正的忠贞营,即当年顺军的“老营”。
    相比其他将领部下,老营的忠诚度无疑高得多。
    当初茅麓山发生投降潮时,虽然每天都有百人以上出山投降,但都不是成建制。
    右参政曹一铨也是老顺军出身,原先是李锦身边负责粮草分配的文书,二十年下来也算是劳苦功高,故李来亨借着这次机会为其请授了广西巡抚一职。
    虽是记名虚衔,但也是李来亨这个晚辈的一番心意。
    将来若真能恢复大明,曹一铨可能就是大明开国以来唯一没有任何功名的布衣封疆。
    王业昌是山中为数不多的秀才,写的一手好字,李来亨给各寨的公文基本都由王业昌起草,给个记名知县鼓励一下也是应该的。
    说起来,自洪部院以下,山中如今识文断字的人员最多百人,有功名的更是寥寥无几。
    因为识字的人太少,因此下面的军士平日有什么问题需要记数,都是自個用草绳结子来记。
    给郭升和王学礼加授将军衔,是因为二人分别于黄龙山之战、竹山之战立有大功。
    二将出身一个正统,一个杂牌。
    郭是明朝柳沟副将出身,王学礼则是半路加入顺军的土匪。
    但在民族大义上,二人却是殊同源归,都是抱定牺牲之志战斗到最后的。
    山中这会连纸张都有限的很,故莫说给晋升的将领、官员授予印信,就是连官凭都无法制作,因而各领了一张洪部院亲自书写的“委任状”。
    看着有点草台班子山大王唱戏的感觉,然在场将领并无一人为此感到可笑,反而皆是精神大振,待洪部院一一宣读完毕后,便集体向悬挂在一块巨石上的太祖皇像磕首。
    按理不当磕太祖,只因永历帝画像难寻,韩王又不肯监国,搞得山中军民没有天子可拜,因而监军潘应龙无奈提议拜太祖。
    “以上诸官皆记名职方,堪叙论功,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由职方录事派择明永历十八年!”
    洪育鳌的身体较年初要好的多,因而说话声音听着有了些中气。
    当初这位部院的身体差除了体弱外就是得不到药物救治,后王五打破清军封锁给山中送了一批药物,其中还有清占区官员“行贿”来的价值不菲人参等物。
    有了好东西加成,再有郎中精心医治,当初病得几乎不能下地的洪育鳌这才能恢复过来,否则不是死于清兵之手,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仪式过后,主寨准备了酒肉。
    山中本就养了些羊、猪,鸡什么的,虽然少但偶尔办一次会餐也不困难。
    酒,山中是不酿的,因为粮食都不够吃怎么可能酿酒。
    现在山中的酒是王五前往荆州时安排牛万程从小道送上山的,份量不多,主要是用来给伤口消毒。
    郝摇旗特意提议搬来几十坛,给大家伙打打牙祭。
    然众人正要去会餐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韩王却突然起身道:“诸位且慢散,孤这里还有一事要说。”
    见韩王起身,袁宗第忙问韩王有何事。
    韩王未言,而是径直来到人群中的皖国公刘体纯世子刘享面前,之后拉着这个年轻人的手走到前面说出自己的意思,竟是要将皖国公的世爵就此由刘享承袭。
    众人听后都是错愕,因为国公袭爵得天子颁诏,现今大明没了天子,这爵怎么个袭法。
    洪部院和潘太监面有难色,李来亨和袁宗第他们却没什么意见,一来他们和刘二虎是老战友,二来刘享这孩子也不错。
    韩王见能代表朝廷的部院和监军都是一脸难色,不由不高兴的对二人道:“都什么时候了,二位还念着那繁礼俗节不成?难道二位不知正是那繁礼俗节害了我大明吗?今日天下,当不拘小节!”
    所言自是指弘光以来的帝位承袭。
    什么拥福、拥桂、拥唐、拥鲁、拥潞的,你方唱罢我方唱,唱到最后生生把个大明唱没了。
    尔后韩王更指刘体纯夫妇殉国精神感人,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可称一代完人,如此壮怀激烈之人,岂能使之爵位空悬。
    “权当孤请二位先生行个方便了!”
    说到激动处,韩王竟是当众向洪、潘二人作了一辑,看得众人都是动容,当事人刘享更是鼻子发酸,想到殉国的父母,更加坚定要为大明战斗到最后。
    韩王都如此态度了,洪育鳌同潘应龙哪能再做那“恶人”,二人对视一眼同意刘享承袭皖国公。
    李来亨见状,当下笑着祝贺刘享,并当众宣布原刘体纯部即日起转由刘享指挥,以示他这个临国公没有吞并刘体纯旧部心思。
    韩王为刘体纯之子请袭国公一事,为今日封赏之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众人兴高采烈前去会餐,只吃到一半,却有消息传来,说是前番带领军民降清的总兵官王耀武在荆州再次反正归明,不仅成功占领荆州城,还屠了城中两万余旗人,现正据荆州一城对抗清廷的围剿大军。
    这个消息让正与众人会餐的韩王、李来亨、洪育鳌等都是吃了一惊,酒也不喝了立即聚到一处商议对策,但因消息来源不明,众人一时也不知是真是假,因而无法做出对应办法。
    为探明消息,李来亨派人秘密同包围根据地的绿营接触。
    结果用十两银子确认荆州再次反清,现清廷的靖西大将军杰书正在从包围茅麓山的各路清军抽兵,以镇压在荆州举事的王耀武部。
    “王五那孩子当初投降鞑子是我们默认的,现如今这孩子又跟鞑子干上了,咱们这帮老家伙没理由袖手旁观的!”
    郝摇旗是积年老将,认为荆州再反对茅麓山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山中当抽调精兵趁清军从封锁线抽兵的空当,狠狠突清军一下。
    如果突出去无疑如鱼得水,从此打开新局面,就算突不出去也能吓的那鞑子劳什子康亲王不敢再从西山抽兵,从而减轻荆州的压力。
    李来亨、袁宗第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郝摇旗的方案,为此从各寨抽调四千精兵,由前军都督余加日、左都督郭升、总兵王希忠、应炤、黑有功等指挥向东线清军发起攻势。
    东线清军主要是湖广的绿营兵,主帅是新近由燕京南下接管军务的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张天福。
    这个张天福二十多年前与其兄张天禄以义勇从军,一开始在陕西巡抚孙传庭麾下任旗牌官,后来隶归明朝悍将曹变蛟,兄弟二人作战很是凶猛,及至崇祯十七年时归大学士史可法节制,未想清军渡江,张氏兄弟一枪不放就降了清,成了清廷对付明军的马前卒。
    除北线陕西清军防线有不同外,其余三线清军的防线都是四川总督李国英制定的“排桩防线”,十分难打。
    但明军现在已经有了对付清军排桩防线的利器,就是王五发明的“土坦克”,只要能有效抵御清军的火器优势,明军集中精锐力量是可以再次打开一个突破口的。
    毕竟清军防线由于抽兵镇压荆州缘故兵力减少了一半。
    经三天准备,十一月十九日,近两个月没有战事的茅麓山再次蜂烟四起,枪炮齐鸣。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