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搞,就一步到位,搞300吨级(1000月票加更)
“当然不介意,叶所长您是化工冶金的权威,我还要向您学习呢。”李暮不禁有点汗流浃背。
他这点水平,也不知道能不能糊弄住叶朱培。
想了想,李暮先提出第一个目标:“为了尽快完成工业化的目标,要搞,就一步到位!我的打算是先建造一座300吨工业化顶吹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300吨!
超过200吨,在炼钢中就属于大型炉,在技术上的难度远非中小型炉可比。
一上来就这么高的标准,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有人都不由一阵哗然,纷纷对李暮提出的目标惊讶不已,不少人直接说出自己的质疑:
“300吨,我们现在的技术根本实现不了吧!”
“成本也是个大问题,万一失败了,大量的投入都会血本无归!”
“组长,我建议您还是要再考虑考虑,咱们先研究50吨,或者100吨。”
……
李暮听着下面声音,心里也有点犯嘀咕。
技术上他可以弥补,但他对现在国内总体基础工业状况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能不能实现单炉300吨级别的建造,还有待商榷。
但说都说了,这时候也不能改口,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本来是为了震住叶朱培,提前提出来300吨级别的建设目标,没想到反倒把自己套了进去。
叶朱培以及他带来的人听完震住是震住了,但明显有很多问题想问。
李暮可不敢在这时候答疑,连忙道: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型炉建造的关键难点,那就是耐高温材料……”
“其次,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炉型问题,要适应炉内钢液、熔渣、和高温气的循环运动规律,达到反应快、喷溅少……”
……
他说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画饼,能不能实现两说,但足以让叶朱培等对顶吹氧气转炉不太了解的人陷入沉思。
看到他们没有注意自己,李暮简单地规划了一下后面的研究方向,便赶紧结束会议。
跟钱树言和叶朱培打了声招呼后,他以要去半导体研究所的借口迅速离开。
再不跑,万一等会儿叶朱培问具体的东西,他就要露馅了。
……
去半导体研究所的路上。
李暮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看资料了解国内现在的总体基础工业。
60年代,国内的基础工业相当失衡,以钢为纲,追赶m帝的思想,让比例关系出现严重的失调。
但具体是怎么个情况,资料上并没有详细地记载。
比如想要做一个车间,光有顶吹氧气转炉还不够,还需要供氧系统、铁水供应系统、散状原料供应系统等等。
要实现工业化设计,绝没有那么简单。
李暮心中想道:“还是得亲自看看,才能了解。”
但紧接着他心中又冒出一个问题:“京都的基础工业不可能代表全国,只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也没用啊!”
除非是重大技术突破,不然一项技术想要被上报,然后又被推行全国的概率是很小的。
就像是后世工业大摸底,民用航母阻拦索、t40级别碳纤维、快递无人机,一摸一个不吱声。
“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信息分享平台。”李暮若有所思。
后世社会通讯十分便捷,都能出现民用超过军用,国家还不知道的状况。
更别提现在,远距离通讯全靠打电报。
李暮忽然又想道:“还有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顶吹氧气转炉的肯定不止他们。然而因为信息的滞后,他们现在可能都还在空耗时间和精力做研究。”
……
走着走着,李暮到了半导体研究所。
先去吴希、黄坤和黄新华哪里分别看了看,了解了一下研究进度。
除了黄坤那里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改军用有了一定的突破外,吴希和黄新华的研究都处于需要时间积累的阶段。
稍稍纠正了一下他们的略微走偏的方向后,他便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大杂院的院子里,钟大爷正在用箩箩煤。
这年代的煤也是限量供应,为了节省点,都会这干。
小煤块和煤面留着烧炉子,剩下的就烧大锅底。
看见李暮,钟大爷笑着打了个招呼:“小李回来了啊。”
“是啊,您箩煤呢?”李暮看了一眼煤,还有不少的石头夹在里面,质量可见一斑。
看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快步走回家里
到了家里堆煤的角落一看,果然也是煤块煤球。
而且和后世不同的是,煤球上面并没有蜂窝状的小孔。
正在做饭的王娟红看见他站在煤堆边上,连忙道:“小暮,你看那些煤做什么,小心别沾上了,脏。”
“婶子,现在市面上只有这样的煤块和煤球吗?”李暮问道。
王娟红道:“是啊,都是这样。”
“小暮,你先出去会儿,我再在炉子里烧点煤。”
“你奶奶的身体不太好,虽然冬天过了,但晚上还是有点冷,不能让她冻着。”
说着她便将李暮赶出厨房。
出来后,李暮就看到王娟红提出炉子,用纸条点燃引火的柴薪后,就用蒲扇用力地扇火,再往炉膛里赛煤球,再使劲扇。
滚滚的浓烟从炉膛里冒出,扇了十几分钟,煤球才渐渐点着。
看得李暮频频皱眉。
后世有蜂窝煤,点着根本废不了多大的功夫,也没有这么多的烟。
想到这里,他立刻回到房间,给阿斯克发去消息:“阿斯克,伱知道蜂窝煤吗?我想查一下它的资料。”
“行,我马上发给你。”阿斯克干脆道。
看来有上次游戏的幌子,他暂时是不会起疑了。
没过多久,李暮便收到了蜂窝煤的历史资料。
让李暮意外的是,其实他所处的时间已经出现了蜂窝煤。
不过因为烧用蜂窝煤采用的是在煤周围,围炉灰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卫生,所以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我倒是可以试试解决这个问题。”李暮暗暗想道。
资料上明明白白的写着答案,采取两用炉膛泥沟烧煤法和蜂窝煤专用炉瓦,就能解决围炉灰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拿出一张图纸,先把手工制作蜂窝煤的简易工具和专用炉瓦的设计图画了出来。
至于制作蜂窝煤的机器,李暮暂时不打算搞。
他之所以上心,主要还是想弄给炉子给李奶奶用着,免得她晚上着凉。
比起他现在手头的研究,蜂窝煤真不值得那么上心。
随后,他便趁着时间还早,去了一趟轧钢厂。
他没有去找杨厂长,这点小事还用不着去欠个人情。
直接找到已经锻炼得皮肤有点黝黑的张凯,把图纸交给他后,又简易地说了一下要求。
“没问题,交给我了。”说着,他便拿着设计图进了车间。李暮去机械修理车间找王娅和邵亚楠闲聊了一会儿,过了半个多小时,张凯便拿着东西回来。
“这是什么东西?”王娅和邵亚楠好奇地看着张凯手里造型奇特的铁筒。
只见铁筒被焊接在一根丁字铁棍上,里面有着12根细小的铁棍,
“这是制作蜂窝煤的打煤器。”李暮笑着接过,然后让张凯帮忙找来一些煤粉和黄泥。
煤泥的比例大概是三七或者二八,加入黄泥或者红泥,有粘合成型的作用,还可以阻燃,延长蜂窝煤的燃烧时间。
之后再用铲子大力搅拌均匀。
和煤的环节是个技术活,要把控好煤的干湿度,不然和得太稀,打煤器印满模提起来,马上就会摔在地上,根本成不了行。
忙活了好久,李暮见和煤和得差不多了,就拿起打煤器,先沾上一点水,免得煤沾在模子上洗不来。
然后再在煤上面用力按下,提前来后按一下铁柄位置上的开关,一块蜂窝煤就崭新出炉。
做完后,张凯一边喘着气一边好奇地问道:“呼,终于做好了,不过,这煤球不就多了几个孔,有啥特别的,值得这么大的力气去做吗?”
一旁光洁的脸蛋上染上些许煤灰的王娅也不禁有些奇怪,李暮不是一直在研究半导体吗,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疑问的眼神,李暮拿起蜂窝煤,道:“你们可别小看这个蜂窝煤,它可是妙用无穷。”
“有了它,以后我们的生活都能方便很多。”
“等我给你们演示演示,你们就清楚了。”
解释得再多,不如让众人看到实际效果。
李暮继续做了3块蜂窝煤,然后让张凯拿着去车间里找了块温度较高的地方烘到半干。
等蜂窝煤烘干后,李暮将一块放进煤炉里。
这时,王娅忽然开口道:“要不还是出去烧吧,一会儿烟太大被人发现就不好了。”
“放心吧,没有烟。”李暮笑道。
见他语气笃定,王娅也没有再劝,而是好奇地看着煤炉。
李暮将几根木柴放入炉子下面,点燃后静静等待。
没过多久,蜂窝煤很快也被点燃,炉子的上空传来热浪,让众人都忍不住靠近了些许。
关键是,还真如李暮所说,从头到尾没有半点烟出现。
“太厉害了,有这个东西,没烟不说,以后生煤都简单多了!”邵亚楠惊奇道。
她平常要想点燃煤块,不半个小时绝对不可能点着,而且还黑烟滚滚呛人无比,每次都让自己灰头土脸的。
但李暮搞得这个蜂窝煤和煤炉,前后点燃用了不到10分钟,而且一点烟都没有。
干净卫生,还提高了点煤的速度,谁能不喜欢啊!
闻言,李暮笑道:
“不止是干净和没烟,而且利用这个煤炉,蜂窝煤在不用的时候能以最低的速度燃烧。”
“就像这样,把煤炉下面的风门关闭,再在上面盖个盖子,留一个出气孔就可以。”
“这样在冬天不仅能保证供暖,等到下次需要用的时候,将盖子打开就可以直接烧水或做饭,十分方便。”
听着他的讲述,在场的众人眼中异彩连连。
这个年代京都的冬天里,家家户户都是靠着烧煤取暖,要是能有一个打煤器和煤炉,那就太好了。
虽然现在冬天快要结束,但通常要冷到2月或者3月后,天气才会转暖,现在用上也不迟。
张凯凑到炉子旁,一边烤着火,一边赞叹:“不愧是你,真有一手,竟然能想出这么方便的东西!”
“何止方便,每年京都的煤都是限量供应,家家户户都只能紧巴着用,要是有了这蜂窝煤和煤炉,煤肯定能节约下来不少。”李建跟着道。
王娅微微颔首,道:“这个蜂窝设计很别出心裁,空洞增加了空气的流通量和煤的少然面积,大大地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如果能在全国能推广开,取代原来的煤块和煤球,肯定会对大家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听着众人地夸赞,李暮无奈地笑了笑,道:
“我就是随手做做,拿回家给奶奶取暖用到而已,没想那么多。”
“而且推广没那么简单,现在冬天已经过了大半,谁家的煤都不多。”
“让他们买一个打煤器,再用家里仅剩的煤做蜂窝煤,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他的话让众人陷入沉默。
良久,张凯忽然道:“别人不知道,我是知道它好用,一定要弄一个搁家里。”
“对,我也要一个,每次点煤都麻烦死了。”邵亚楠紧接着道。
见几人都想要,李暮想了想,道:
“你们要的话再做就是,反正也没多复杂,除了和煤要点技术外根本没有难度。”
“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通风,蜂窝煤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
“如果在房间长时间不通风的话,很可能会有中毒的危险!”
强调完安全的问题后,李暮又教了一下众人和煤,便离开了轧钢厂。
……
回到家。
李暮将煤炉和蜂窝煤的用法教给李军和王娟红。
后者学会后,看着煤炉里的火,顿时眼露惊喜:“小暮,你弄得这个东西太方便了。”
“有了煤炉,以后就都不用担心妈冷着了。”
蹲在煤炉便烤火的李军啧啧称奇道:“不仅不怕妈愣着,以后生活做饭都能够方便不少咧。”
“要不说小暮你是大学生呢,就是比我们聪明。”
……
被两人好一顿夸赞后,李暮才提着煤炉来到李奶奶的房间。
感受着煤炉在房间里散发出的温暖,李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自家大孙子孝顺。
……
时间平淡地过去半月,进入三月份。
天气依旧还有些冷,但正午的阳光已经带着让人舒服的暖意。
这段时间,李暮和一机部那边打过招呼后,几乎跑遍了京都所有的重工业工厂。
将状况摸透后,他对夏国基础工业的发展,算是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
虽然京都不能代表全国,但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接下来,在对夏国当前基础工业有相对了解的基础上,李暮开始设计顶吹氧气转炉工业化所需要的制造工艺。
……
京工院,实验楼。
李暮走进会议室内,张教授、叶朱培,还有一机部的一些专家以及京工院的其他教授赫然在座。
不过这次他的心里有了底,丝毫不慌。
“这么多天过去,我们还在讨论顶吹氧气转炉的炉型设计和炉体的结构优化,这样下去恐怕没办法做到你说的目标。”叶朱培见他进来,第一个道。
为了写出加更,精神都快恍惚了!
一直修修改改,修修改改!
久等了各位!
(本章完)
130.第130章 要搞,就一步到位,搞300吨级(1000月票加更)
同类推荐:
排他性(bdsm)、
臣服于同学胯下的母亲、
高考母子(番外篇)、
我给OL娇妻绑上了眼罩、
骨科疗养院(短篇合集)、
人兽乱(H)、
拍卖警察、
藏娇(H) 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