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1978合成系文豪 第25章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

第25章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

    第25章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
    章德宁接过稿子,露出抹为难之色。
    “江弦,要不你先回去休息,这篇稿子赶明儿去办公室讨论也不迟。”
    这年头,作风问题可是大问题。
    哪怕光天化日,孤男寡女共处一室都得敞着门。
    现在深更半夜,要真让江弦往她屋里进,传出去可就是“傍肩儿”、“搞破鞋”的臭名声。
    “德宁老师,我就不打扰你休息了。”江弦识趣儿告辞。
    章德宁重新卧回床上,裹着被子,被搅了清梦,翻来覆去难以再度入眠。
    思绪繁杂,飘忽不定,最后竟落在江弦那篇创作谈上,心底如猫抓般痒。
    如此短的时间内,他写了篇怎样的创作谈呢?
    干脆和衣坐起,打着台灯,端起稿子,一行行仔细看。
    入冬的京城,早已被寒潮和冷空气覆盖,招待所暖气片烧的不够热,屋里冰窖似得,冻得人直打哆嗦。
    章德宁牙齿不听使唤地打架,眼睛却恨不得杵进稿纸里。
    她本就对江弦的能力充满认可,却不想还是低估了他。
    创作谈这种东西,《京城文艺》几乎每期都会刊载几篇,以作交流、分享,章德宁也曾亲自指导、修改过大量作者的创作谈,但都没江弦这篇清奇、有味道。
    譬如,一谈到创作初衷,大部分作家都会写:因为热爱文学,所以写作。
    但江弦不一样,他直截了当的写明:“我写作,是怀一种俗念,即赚些稿费,买烟来吸。”
    这看似自轻自贱,荒诞不羁,但细细砸吧、品味,能发现其中极具现实意义,吸引眼球的同时,还更容易直抵读者内心深处。
    用俚语讲便是:接地气。
    他没有将写作当做阳春白雪,反而一脚扎进泥土里,塑造了一个极接地气的作家形象。
    这是非常聪明的!
    在中国,接地气的作家,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家!
    章德宁打个哈欠,又困又觉得黑夜如此漫长。
    她已迫不及待想将这篇创作谈分享给更多的编辑阅览了!
    翌日一早,编辑部小办公室,周燕如瞥见刚进门章德宁的模样吓了一跳。
    “德宁,你生病了?怎么这么憔悴?”
    “没有没有,是昨晚上被江弦折腾的。”
    “什么?!”周燕如如遭雷击般愣在原地。
    章德宁打个哈欠。
    “周老师,这是昨晚江弦递给我的创作谈,伱过下目。”
    “原来如此。”周燕如不动声色的喝一口水,“你感觉写的怎么样?”
    “很好!”
    很好?
    创作谈无非是些人生经历、思想感悟,能写的多好?
    周燕如有些不信邪,从她手中接过手稿,伏于桌前,细细研读起来。
    期间,楼下门卫又拎了一麻袋信件上楼,全是写给《棋王》作者和编辑部的信笺。章德宁坐在桌对面,浏览几份刚送到的日刊,她惊奇的发现,又有好几篇《棋王》的批评文章和评论刊载。
    最有趣的是一篇采访稿,采访对象是“棋王”的原型人物臧国柱,如今他已被调去京城棋院执掌教练。
    [我和江弦是在前三门的工地认识的,他与我说过在写小说,我以为只是爱好,没想到他一文成名。
    我不确定原型是否就是我,不过文中许多话语,现在回想,我都曾与他说过。
    我不算棋王,十二年前挥师南下,结果遇上“鬼打墙”,两年前重整旗鼓,又碰上那场天灾,活下来算幸运的,如今下棋,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棋比江弦强,悟性却不如他,下一辈子棋,我都没悟出这个“何以解忧,唯有象棋”的道理]
    创作谈四千字的内容并不长,周燕如了十分钟看完。
    她将手稿放回桌子上,这动静惊动了对面的章德宁。
    章德宁满眼期待,“周老师,看完了?”
    “如何?”
    “很清奇。”
    周燕如用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阅读完的感受,“‘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这篇创作谈如果刊发,会吸引更多读者关注与喜爱江弦这名作者!”
    章德宁点头认同,“我还有一件事想和您商量,咱们《京城文艺》以后按千字7元的名家标准和江弦约稿吧,他简直是嗜财如命!”
    “最纯粹的作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周燕如露出笑容,讲起桩趣事:“建国以前,鲁迅先生碰到家极为苛刻的书局,发稿子必须按实际字数计算稿费,标点符号则忽略不计,鲁迅撰文译书时,便故意不加任何标点,也不划分段落,每张稿纸都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篇。
    还有林语堂先生,总是被诟病一稿两投,同样的内容,他写一份中文的,写一份英文的,拿两份稿费。
    穷而后工,张艾玲都说:‘喜欢钱是因为吃过没钱的苦’,写作是一件会挨饿的事情,没有物质保障,怎么去搞艺术?小江呐”
    说到这里,周燕如停顿了一下。
    她与江弦接触并不算太久,不敢说假以时日,他能比肩鲁迅、林语堂、张艾玲这些大家,但至少能从他身上,看到了朝着这些人趋近、靠拢的潜力。
    创作谈就不需要抠着字句修改了,江弦只简单的修改一番,便发表在了12月10日刊发的12期《京城文艺》之上,收获28元的稿费。
    这篇创作谈《江弦:写在‘棋王’后的一些话》,精准的搔中了读者的内心,一经发行,便激起阵阵喝彩,迅速收获读者们的热烈追捧,引起很大反响。
    12期《京城文艺》的销量都跟着暴涨,涨势虽不如上一期喜人,但也未逊色太多。
    与江弦共鸣的世俗之声,占据了舆论高点。
    但也招来些评论者的指责,斥江弦为“小痞子文艺”。
    文学乃是鼓舞人民志气的伟大事业,是文化人的精神家园。
    怎么可以是其赚钱的工具!
    1978年12月的下旬,京城开始被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所笼罩。
    每个人都在关注“两刊一报”,积极的讨论新口号、新决策、新机构历史,在这一刻迎来转折。
    与此同时,京城一间六平米的农舍里,7个年轻人不眠不休的刻板、印刷。
    一场离经叛道的风暴马上席卷而来。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绿春波(高干 替身情人 H)绝世小保安伪装兄妹(校园H)被我玩弄的家伙是个杀人如麻的疯批挤奶被养父撞破以后(产奶)nph小姨(1v1乱伦)公爵小姐(西幻 NP 高H)檐下雀(舅舅x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