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我父刘玄德 第376章 清剿山越

第376章 清剿山越

    第376章 清剿山越
    潘璋的行动宛如一发信号弹,各地的行动也纷纷展开。
    太史慈都督高顺,张允,孙策三将对宁波平原腹地内的栲栳山进行了围剿。
    之前有说过,宁波平原之所以会被压缩成一个哑铃的形状,就是因为在中部上方有一座栲栳山。
    正是这座山脉的存在,和对面的四明山隔姚江相望,姚江河谷也就成了宁波平原东西向的走廊,也就是哑铃的杠杆部分。
    严格来说,栲栳山其实也是四明山的余脉,只是却被姚江所阻断。
    栲栳山地区内,有一个一万余人的山越大部落,之所以能有如此数量,完全是因为栲栳山地形较为平坦,山脉中也有一部分平原,再加上四面八方都是平原,下山劫掠往往收获颇丰。
    一直以来,会稽本地士族豪强也不是没动过围剿栲栳山的念头。
    可一旦会稽豪强们集结兵力,对面的四明山山越们也会四处出击,为栲栳山这边分担压力。
    即便汉人不管不顾,一心想要围攻栲栳山,那么栲栳山中的山越部落也会找机会横穿姚江河谷,逃去对面的四明山。
    山越人很清楚,汉人是不会在山区久待的,迟早是要退出去的,所以根本不担心老家会被对方占据。
    即便打不过汉人,等到你走了,我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只是这一次,山越部族却是没想到,太史慈的重点并不在栲栳山,而是在,栲栳山区内的山越部族身上。
    他一边调动步兵形成声势浩大的围剿规模,一边暗藏骑兵和水军在姚江两翼。
    北面大规模的行动,逼迫山越部落开始迁徙,而在这些部落准备越过姚江,逃亡对面四明山的时候,被太史慈成功打了个半渡而击,全族覆灭。
    仅这一战,太史慈斩杀七百余人,俘获山越男女老幼一万六千一百余人,更获得粮秣、山货、矿产无数。
    随后,太史慈又乘胜追击,从这些山越人里挑选向导,然后杀入四明山中,席卷了四明山北部,先后剿灭七八个部落,再度战俘上万人。
    此战中,孙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连战连捷,不过最后却为山越人设伏偷袭,中箭受伤。
    战报送到刘封处后,刘封足足愣神了十几個呼吸,随即轻笑起来,之前对孙策的警惕和重视渐渐消退。
    席卷吴会,定鼎江东,军略高超的小霸王,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了。如今的孙策,只是自己手底下一个戴罪立功,以求赎罪家眷的战将罢了。况且想要孙策死的人很多,不提会稽的虞翻、贺齐、魏滕、吴范等人了,就是顾陆朱张也未必见得孙策好。
    刘封随后遣医前去慰问看探孙策,同时还送上了不少滋补之物,并让孙策安心养伤。
    太史慈的这两次战役,解决了余姚、句章来自东、南两个方向的危险,同时还彻底清空了栲栳山。
    即便是鄮县、鄞县,也解除了西面的威胁,可以集中力量针对东南面的天台山。
    不过与栲栳山相比,四明山和天台山显然要庞大的多,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所以太史慈也不着急继续扩张战果,而是开始消化这两三万的山越俘虏,从中挑选精锐壮勇从军,并编户齐民,佃种征南将军府名下的田地。
    这些山越所居住的山区,大多就紧挨着平原,平时也和汉民杂居,多有往来,甚至有部分干脆就是山越化的汉人。
    因此,这部分人中,会种田者的比例很高,甚至还有工匠存在,着实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人口补充。
    在西线,徐盛也没有闲着,他则都督朱治、朱桓两部,沿浦阳江展开行动,重点清剿浦阳江至富春江这一块椭圆形地区的山越部族,也连续大捷。
    最终统计,战俘两万两千余山越,斩首一千九百余枚。
    这一连串的战役,使得会稽郡的治安形势一片大好,也有效的稳定住了度田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在这段时间里,刘封也收到了刘备的回信。
    刘备在回信中,婉言拒绝了他派出陈登、荀攸担任扬州刺史的请求,让刘封继续处理江东诸军事,末尾仅仅只是同意了撤换盛宪吴郡太守的要求。
    由于和刘表之间的关系变得缓和,使得刘备在江北腾出了大量的兵力,这些兵力中有不少还是新扩充过的部众。
    得知刘封打算清剿山越,加强江东四郡的统治力度,刘备于是精挑细选,准备派兵南下助战。
    同时,在刘封的要求下,关羽都督张辽等将南下过江,进驻吴郡,暂摄吴郡、丹阳两郡诸军事,受刘封辖制。
    关羽此时的官职是徐州刺史,只是如今徐州稳定,反倒是南方新得,需要关羽这等重将坐镇,同时也可以清剿一下吴郡南方的山越。
    这部分山越与其说是吴郡的,倒不如说是丹阳郡的。
    因此,关羽出马,以他的镇东将军号,更能统帅两郡诸军事。
    ********
    在刘封留在上虞处理诸事的时候,上虞城外来了一行人。
    为首的是一个容貌平平无奇的文士,他身边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文士。
    两人身后则跟随着两个侍童,除此以外,再后方还有六个身配刀剑的健壮宾客扈从。
    为首之人,正是从寿春离开,在扬州境内巡视的庞统庞士元,而他身边的青年文士,则是他的堂兄庞山民。
    “兄长,刘征南意图甚大啊。”
    荆、扬两州相邻,又有长江一衣带水,彼此之间的关系颇为交融,联系甚密。
    从军事角度来说,荆、扬更是一体,所谓守江必守淮,而守淮必有荆。没有荆州,就别谈什么守淮河了,对于扬州来说,那几乎就是覆灭在即了。
    从表面上来看,孙权图谋荆州是没问题的,只有拿下了荆州,才能全据长江,对抗北方。
    可问题是,荆州此时是在盟友刘备手里啊,而且一旦关羽逼迫曹操迁都,整个淮北很可能会被直接放弃的,否则就会陷入到孙刘夹攻之中。
    作为最后一个曹魏重兵集团,囊括了整整二十六营兵马的夏侯惇淮北战区,可以说是曹魏的定海神针了,绝对不可能为了淮北而冒险。
    同时,不少人为孙权辩解,指着刘备其实也不守盟约,可事实上,吕蒙动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偷袭的结果就是湘水之盟。
    在湘水之盟中,双方已经表示既往不咎,前面的事情都不提了,就以湘水为界,划分地盘。
    这再偷袭,而且还是先对魏国称臣再偷袭,实在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庞统兄弟俩出身荆州名门大族,对于扬州一直都是有野心的。
    蒯、蔡、黄、庞四大家中,庞家表面上看起来是最为低调的一个,连家族大名士,嫡系子弟庞德公都隐居了起来,没有出仕。
    可实际上,庞家的野心并不比其他三个家族小,甚至格局要更大。
    事实证明,曹魏集团从来没有信任过荆州集团,邺城一案中,死伤最为惨重的就是投降了的荆州士人。官渡之后,荆州四大家族彻底分化。
    蒯、黄、蔡几乎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除了极少数有后代记录,也只是轻描淡写,考证存疑的一笔而已。
    反倒是庞家,走出了家族的巅峰。
    庞统先投周瑜,引周瑜军入南郡,夺江陵,筹谋入蜀之策。
    在周瑜病死之后,庞统又火速入江东,寻找后继者。
    只可惜孙权看不上庞统,痛失荆州好局,反而给了刘备一个天降大礼包。
    孙权看不上庞统的原因有许多,比如鲁肃,与演义恰恰相反,鲁肃不但没有极力向孙权推荐庞统,反而是庞统最大的压制者。
    鲁肃的确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同时也是周瑜为首的淮泗武功派成员。
    但鲁肃很早就已经走出了自己独有的道路,从淮泗武功派中裂出一个淮泗流寓派,并成为了其首脑。
    这里面有孙权的大力扶助,也有周瑜的适时退让。
    周瑜这个人政治头脑是极其厉害的,他在孙权即位之初,作为手握重兵的藩镇,第一个响应孙权,并带兵勤王,获得了孙权的信任和重用。
    因此,当他发现孙权想要分化淮泗派的时候,周瑜并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顺应孙权的愿望,析出了一个分支。
    虽然周瑜做的十分漂亮,既满足了孙权,又没有和鲁肃撕破脸,还保存了淮泗派的大团体,可谓一箭三雕。
    但问题是鲁肃也是个王佐之才,他没有理由会一直甘于居人之下。
    尤其是你周瑜都已经死了。
    鲁肃的政治纲领是吞并或者联合荆州,一起北向发展,而周瑜则希望先入蜀,拿下益州,全据南方。
    在这种情况下,鲁肃自然要压制庞统,因为庞统是周瑜的功曹,双方极其亲密。
    周瑜对庞统的信任和重用是破格级别的。
    史称: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可以说当时军事周瑜自决,而政事全都交给了庞统,更夸张的是,庞统还负责为周瑜筹备入蜀大计。
    日后刘备入蜀选择庞统随军而并非诸葛亮,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鲁肃如何会想让庞统得到孙权的重用?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孙权,也恰恰不想重用庞统。
    只要看看庞统到江东为周瑜吊孝时,往来交接的都是什么人,就知道孙权有多忌惮他了。
    庞统的江东好友有陆绩、有顾邵、有全琮,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
    陆绩是陆家家主,顾邵是顾雍嫡长子,孙策女婿,全琮是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也是吴郡一等一的豪门大族,仅次于顾陆朱张。
    庞统本身就是荆州一等一的士族豪强,再跟江东这些一等一的士族豪强称兄道弟。
    孙权当时好容易掌控了朝局,但依旧奈何不了江东大族。
    这时候让江东大族和荆州大族合流,孙权真要发疯了。
    庞山民听了庞统的话后,皱眉苦思。
    他明白庞统话里的意思,显然说的正是刘封度田一事。会稽叛乱一事,瞒得过其他人,却瞒不过身在吴郡,眼下又进入会稽的庞家兄弟。
    庞统和庞山民很清楚,会稽叛乱根本就是刘封故意放纵出来的。而刘封之所以这么做,很可能就是为了在会稽度田。
    会稽度田一成,立刻就会推广到江东四郡。
    江东度田一成,未来江北二郡,乃至于徐、豫都有可能步会稽后尘了。
    作为荆州大家的庞统、庞山民自然再清楚不过度田的威力。
    蜀国灭亡时,户籍为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这个数字相当有意思。
    在东汉顺帝时,益州不算南疆,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有人口五百多万。
    黄巾之乱之后,益州爆发的战事是较少的,而且也没有大规模的屠杀。
    到了刘备入蜀成功时,户籍为二十四万,人口九十万。
    再配上西晋一统天下之后的数字,这个数学谜题就更有趣了。
    西晋一统后,益州有户籍九十一万户,口四百三十四万人。
    可见,这个人口衰减和增长都极不合理。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自然就是庞统、庞山民这样的世家大族了。
    就以眼下来说,顾陆朱张联手贡献出十五万亩田,在吴郡的户籍上最少会多出一万户,五万口的数字。
    五万口不仅仅是人力资源,更是赋税来源。
    可现在,失去了十五万亩土地资源的顾陆朱张再也养不起这些人了,只能将他们“开革”出了家门。
    庞山民皱着眉头道:“刘征南如此肆意妄为,难道就不怕激起民怨吗?”
    “激起民怨?”
    庞统满脸震惊的看着自己的堂兄,难道会稽这波叛乱还不算是民怨吗?
    这民怨都已经干净利落的消除一空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庞山民醒觉过来,满脸尴尬,他也是一时失言,在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庞山民带入的乃是南郡庞家的视角,并非是眼下的会稽视角。
    庞统看了眼庞山民,故意扯开了话题:“兄长只是觉得刘征南肆意妄为吗?他若是能在东南度田成功,天下还有何人能挡刘氏兵锋?”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