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我父刘玄德 第326章 盛宪的号召力

第326章 盛宪的号召力

    盛宪人糊涂,可朱相却是身负使命而来的,而且还不是他一家,顾陆朱张一个都没少。
    要不然以朱家一家之力,也搞不到这么完备的地图。
    可现在看起来,刘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说话啊。
    朱相心头沉甸甸的,他手里还有底牌,但也仅仅只有一张底牌了,而且那底牌可不像是地图这种惠而不费的好处,可是实打实的出血的。
    因此,不但朱相自己觉得,就是他的家主从侄朱桓都叮嘱过他,能不动用底牌,就尽量不要动用。
    可是,以眼下的进展来看,底牌大概率是节省不下来了。
    “对了。”
    刘封坐在主位上,冲着盛宪、朱相举杯邀请,口中说道:“我曾听闻,盛公为许贡此贼追杀时,曾躲避于许昭家中,不知是否为真?”
    “此事为真!”
    盛宪放下酒杯,脸色郑重道:“昔日我为许贼所迫,几入绝境,幸得孔文相救,才得以幸免。后来许贼依旧不肯放弃,孔文无奈之下,想到了许明君为人仗义救急,不畏强暴,故而投奔其人。”
    许昭,字明君,乃是吴郡余杭人。
    历史上同名同姓,还能名垂青史,又还是一个时代的例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可唯有许昭,是一个异数。
    他在同一个时代里,开出了一个三黄蛋,还都在一个地方,堪称一个历史之最和历史奇迹。
    东汉末年,江东出了三个历史留名的许昭,还都和孙家有关系。
    第一个是反贼许昭,肆虐会稽,攻城掠地,最后为孙坚所破。
    第二个是刺客许昭,为许贡门客,成功刺杀了孙坚之子孙策,为三刺客之首,也是三人中留下名字的那个。
    第三个是豪强许昭,收留了盛宪、许贡、严白虎等人,最后为孙策所赦,幸免于难。
    现在刘封所说的这个许昭,便是豪强许昭。
    此人能力未知,却颇有义名,而且出身豪强,与江东四大家的关系并不密切。
    刘封正是动了心思,才会向盛宪询问起许昭的情况。
    听到许昭,朱相彻底坐不住了,但他依旧硬生生的忍耐着,若是迫不及待的此时就献上底牌,那可就太露骨了。
    “许明君果然不负其名,将我和高孔文收留在府上,以礼相待,早晚探视,真义士也。”
    盛宪很是称赞了许昭一番,末了才询问刘封道:“不知将军之意是何?”
    刘封微笑答道:“我素有听闻许昭之名,如今初入江东,身边乏人,故而想试用其人也。”
    盛宪惊喜道:“能入将军之眼,真乃许明君之幸也!”
    众人纷纷赞叹,笑声不绝,听得朱相脸色很是难看,但还得端着酒杯干笑捧场。
    好容易等此事过去之后,朱相突然起身,朝着刘封大礼拜倒。
    一般在席上有如此行径的,俱是有大事要说。
    因此,周围人的笑声顿时为之一收,目光都落在了朱相身上。
    果然,朱相礼毕后,恭声发问道:“将军大军在无锡已经休整多日,相斗胆,敢问将军打算何日发兵南下?”
    朱相这个问题不但很大,而且还很敏感。
    你一个孙策地盘上跑出来的人,问这种敏感问题,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但朱相之前又刚刚献上地图,表明投诚之心,若是不回复,恐有失江东人心。
    毕竟出兵日期也不是什么特别敏感的机密,江东人谁不知道刘封南下吴县就在眼前了。
    眼下江东士族都送上了地图,你连出兵日期都保密,的确会显得小家子气,而且毫无信任可言。
    “一月之内,或会动兵。”
    刘封斟酌道:“如今粮草军械都在转运之中,若有意外,恐还会推迟一段时间。”
    如今刘封已经是数万人的大军了,对于军械物资的后勤压力已经丝毫不逊色于粮食了。
    一场激烈的战斗,一个士兵甚至可能需要换上两三把武器,而身上的甲胄也是需要修补,甚至是更换。
    毕竟大部分士卒可没有铁甲,有的也就是半身皮甲,能够穿戴全套皮甲的都已经是主力精锐了。再加上箭矢、伤药、被服等等物资,转运量是相当吓人的。
    朱相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这可真是完美衔接了。
    “将军!”
    朱相面带激动道:“我江东大姓盼征南如稚子之期父母,得诸家之力,已为将军在吴县城外囤积了粮秣三万石,羽箭两万支,长弓五十把,长短兵五百柄,以供大军使用。”
    哦豁!
    刘封心中一动,看朱相这激动的模样,他忍不住有些怀疑起来。
    朱相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自己关心了高岱、许昭等人之后,如此激动的陈说,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在争宠啊。
    刘封心里腹诽归腹诽,脸上却是露出了震惊感动之色。
    “诸家俱是义士之家啊。”
    刘封故作感慨道:“有诸将之力,孙贼乃是螳臂当车,咎由自取。”
    朱相心中一喜,只是他还来不及说什么,就听见刘封话锋一转道:“只可惜三万石粮秣只够我大军半月之用,半月之内,恐难以拿下吴县啊。”
    朱相眨眨眼,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朱相抬起头,却看见刘封正炯炯有神的盯着他,顿时头大如斗,说不出话来。
    眼见朱相不敢说话,刘封却是故意叹息了一声:“我也不瞒朱君,若是诸家义士可以拿出十万石粮食,我明日即可发兵南下。”
    说实话,四大家连同吴县的士族豪强们凑出三万石粮食,其实是挺有诚意的了。
    毕竟他们这三万石粮食可不需要转运,就在吴县城下等着了。
    就只这一点,价值最少也得多添上一万石。
    可刘封却不这么看,在他的角度来看,什么江东四大家,不过区区四个吴郡士族罢了。
    顾雍父子,张允父子以及朱桓父子,固然都有不错的才能,至少也是州郡之才。
    可在刘封眼里,却早已经是非必须品了,拥有大量中原名士的刘家,真不缺顾雍他们几个了。
    刘封要是心狠手辣一点,直接把四大家也打进孙策的队伍里,然后吃了他们,也不过只是需要多费一点心力操作罢了。
    反倒是目前最为羸弱的陆家,却是刘封最为看重的。
    而想要得到陆议,其实并不需要费刘封多大的气力了,其实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但凡刘封流露出半点看重陆议的样子,陆家恐怕都会哭着喊着把陆议送到刘封手下效命了。
    最终,朱相也没能答应下来,但也不敢明着拒绝,只是说当回去商量。
    刘封自然无有不从,颔首允许。
    次日,盛宪出现在了无锡城中,顿时引起了无锡士族豪强们的热烈欢迎。
    当盛宪表态支持刘封,服从朝廷的时候,无锡士族豪强也当即纷纷表态,愿从征南之命。
    看到这一幕,刘封有些咋舌,难怪大皇帝忍不了盛宪了,就连刘封自己都有些惊讶盛宪的名望了。
    知道你名望强,但不知道你名望这么强啊。
    好在盛宪此时是真把刘封当恩人和救世主了,这源于盛宪这几年东躲西藏的生活。
    朝不保夕,战战兢兢的日子他是过腻了,而刘封表面上对他很是尊重,私下又亲近,让盛宪相当满意。
    因此,盛宪对刘封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
    其他方面的不提,在盛宪的鼓动请求之下,无锡士族豪强联手给刘封捐出了两万五千石粮食,一千青壮民夫,以及军械被服物资若干。
    刘封收到捐赠时,心里是又气又笑。
    这帮甜党简直太过分了,老子破城都没大开杀戒,一个个看起来乖巧的跟狗似的,却只是捐献了一万石粮食和五百民夫。
    但不论刘封怎么嫉妒,盛宪的的确确是在不遗余力的为刘封摇旗呐喊,这份功劳,刘封不能不认。
    对于盛宪的安排,刘封此时有些犹豫。
    以盛宪的本心来说,他是真不想继续当官了,只想找一地隐居。
    吴会一家亲,也是福建坚称自己也在包邮区的重要法理依据。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后方的毗陵,曲阿,甚至丹徒都传来了士族豪强的请愿,希望能够盛宪能够巡行当地。
    盛宪威望如此之高,刘封心里忍不住生出了一个念头。
    是否可以表奏盛宪为吴郡太守,把许贡给挤走,然后用自己手下之人担任吴郡郡丞、都尉、功曹、主簿、五官掾等要职,把持郡政?
    以盛宪的做派和性格来看,他只会对刘封的架空感到高兴,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满。
    此种方法,也可以更快的帮助刘封掌控吴郡。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刘封在无锡敲骨吸髓,也才榨出来一万石粮食。
    可盛宪一句话,就多拿到了两万五千石。
    孙策在吴郡养兵四万,看起来不可思议。
    可实际上如果他真能得到吴郡士族豪强们的倾力支持的话,就是八万兵马他都能养得起,当然时间不能长,必须迅速对外扩张。
    同样的事情,袁术就干过。
    当年在南阳,袁术可是以一郡之力,养了自己六万大军,还同时供养着孙策四万大军。
    虽然南阳有一郡抵一州的说法,可千万别忽略袁术同时还在穷奢极欲,各种挥霍,以及孙坚的连场大战。
    一场大战的消耗可是相当大的,而孙策当时讨董,可是一战接着一战,跟董卓打的同时,豫州还让袁绍委派周昕三兄弟给偷家了,又紧接着打了阳城之战。
    就这样折腾,南阳郡还扛了整整四年。
    可见东汉末年其实各郡国的家底其实还是很雄厚的。
    为什么东汉末年初期,一个郡国的诸侯就能动不动起兵两三万大军,而三国初期,孙权全力抵抗曹操时,才只有五万兵马,而就连巅峰曹操南下,其实也不过二十万人马。
    根子就在于各地郡国的底子被消耗光了,就连士族豪强家都没余粮了,甚至连人口都没了。
    所以,孙策在一个没怎么经历过战火的吴郡,居然只有四万兵马,而且还是在有袁术隔江输血的情况下,只能说孙策确实不得人心。
    这就是地方士族豪强这个阶层人心所向的好处。
    这也是刘封为什么要大肆使用刘儿营孤儿出任地方官吏的原因之一。
    刘封考虑良久,决定先给盛宪挂一个参军的名号,让他巡行三城,为自己筹集粮秣。
    至于吴郡郡守,等自己再考虑的成熟一些吧。
    对于刘封的安排,盛宪毫无异议,坐着船就往毗陵而去,可谓是干劲十足。而朱相则次日就已经离开了无锡,返回吴县。
    曹操此时正在处理政务,却看见荀彧匆匆而来。
    戏忠此时还在徐州养病,身体已经越来越好,恢复的相当不错。
    但情报方面不能没有人处理,因此被曹操托付给了荀彧担当。
    听到脚步声,曹操抬起头,看见来人是荀彧,随手将笔扔下,冲着对方笑道:“文若,何事如此惊慌?”
    荀彧却是快步走到曹操面前,恭敬一礼。
    看见对方行礼,曹操黝黑的脸上露出无奈之色:“文若,我说了多少次了,你我之间,名为主臣,实为良友,何必如此拘泥于俗礼。”
    这可不是曹操不想说实为兄弟,而是他不配说。
    别看他现在是大将军了,他要是敢跟荀彧称兄道弟,只会让荀彧生出反感,离心离德。
    这方面就是家世上的优势了,不管曹操如何发达,但他的根子是阉宦之家。
    边让为什么敢忘恩负义的怼曹操,不就是因为曹操这个出身吗?
    曹操要是士族出身,边让或许还会反对他,但绝对不敢辱骂他,因为他要是敢骂,那其他士族可就要唾弃他忘恩负义的账了。
    可刘备不一样,刘备在这方面有如天助的感染力就不提了,光是宗室这个招牌就足以解决一切问题了。
    我一个宗室跟你称兄道弟,你别管我落魄不落魄,我毕竟是帝胄血裔,跟你称兄道弟,怎么都算不上侮辱吧。
    荀彧礼毕之后,坐到了曹操的对面,正色回答道:“大将军,礼不可废也。”
    曹操无奈点头,他和荀彧之间其实并不亲密。
    因为两人的性格,出身,家世,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其实都是相差甚远的。
    荀彧之所以投奔曹操,是因为他觉得曹操能力强,能够挽救大汉。
    两人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却绝非意气相投,志趣相同的兄弟。
    “出了什么事情了?”
    曹操露出好奇之色:“居然让你亲自跑来一趟。”
    荀彧在大将军府中是有独立办公院落的,光是荀彧手底下的官吏就有十多人之多。
    一般情况下,荀彧是不会跑来曹操这边的,他身上的担子很重,根本没有这闲暇时间。
    因此,既然荀彧来了,事情就一定不小。
    果然,荀彧接下来就说道:“南方传来消息,刘封已经攻克无锡,徐琨带着残兵从南门漏夜而逃。”
    “嘶!”
    曹操脸色大惊:“竟如此之快?”
    荀彧脸上也隐含惊容,赞同的点了点头。
    曹操、荀彧等人曾经讨论过,刘封此次南下,年前能够拿下毗陵就算大胜了。
    曹操本人可以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军事家之一了,而荀彧、程昱、满宠等人,也都算得上一流军事家。
    他们能有此判断,自然有其依据。
    至少吴景、徐琨商量好了的城城设防,逐次抵抗的计划,早就被曹操、荀彧他们所猜中了。
    也是根据这一点,曹操以自己代入刘封的处境,以麾下青州军的战力来计算。
    “怎会如此之……哎哟!”
    曹操心情激动,忍不住又想说一遍怎会如此之快,却不想激动之下,把自己胡须给拔掉了一根,吃痛叫出了声来。
    荀彧却是没有嘲笑对方,而是详细介绍了起来:“刘征南过江之后,一路缓行,牛渚拜刘繇,秣陵会薛礼,句容见笮融。可在句容之后,其挑选精锐,强度香草河,直扑曲阿城下,一战全歼孙军三千。”
    曹操咂了咂嘴,感叹道:“此乃以快打慢之法也。”
    曹操却是不知道,刘封这一手乃是学自跟他曹氏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老隐蔽之手,这老隐蔽一生之中,三次最辉煌的战绩,几乎全是这一手。
    此时,老隐蔽刚满二十岁,还在家中读书。
    “那毗陵和无锡呢?怎么也挡不住……”
    曹操话说到一半,就已经醒悟过来:“对了,曲阿一下,恐怕毗陵应该不敢再防了。若是我来排兵布阵,毗陵兵马之多不会超过两千,必定等着曲阿之兵退回汇合,共同守城。”
    曹操的眼光相当毒辣,几乎直接就猜到了真相。
    (本章完)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