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大秦帝国风云 1、吕不韦之死

1、吕不韦之死

    秦国的国事会议如期举行,秦王同群臣隆重祭祀过天地后,鱼贯进入咸阳宫阙。
    大殿里摆放着天下九鼎的复制品。那真正的九鼎,在从洛阳运往咸阳的路途中,不慎被浊浪打翻了木船,失落于滔滔黄河之中,反复打捞无果,天下九鼎从此不知所踪,成为千古遗憾。
    史书上曾有记载:九鼎失于泗水彭城。笔者以为此不足信:泗水为山东境内入槐河的一条支流,彭城为今日之徐州。那个泗水就是后人朱熹在“盛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诗中提到的“泗水”,它们都在洛阳以东,不大可能是九鼎真正的遗落之地。
    文臣、武士分列两边,神情肃穆,各怀心思。
    秦王赢政仗剑而起:诸位!今天下之势,分久必合,统一方为正朔。我大秦领授天命,崛起于周原,自当戮力东向,横扫关东诸国,复兴华夏,以成统一伟业!
    李斯出列:启奏吾王,臣作《论统一书》,阐明王意,以励群臣。
    秦王:当庭宣读!
    李斯:臣遵旨!--------李斯将那《论统一书》朗朗读来。
    李斯的《论统一书》(或《论统一疏》)旁征博引,震古烁今,为统一之国策说理辩护、大声疾呼。行文层层递进,思辩敏锐,全文写得是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堪称绝世美文。
    这样一篇著名古代文献,到后世竟然失传了,原因复杂,殊为可惜!
    ------------------
    秦王大喜:将长史此文,以黄金刻铸于铜鼎之上,置于大殿入口处石阶正中!
    群臣躁动,隗状大步出列,中堂奏道:知危言而曲意取宠,而不言于君王者,非贤臣也!
    一扫六合,统一天下,诚然惊天动地之丰功伟绩也!开疆扩土,领普天下子民,君主之宏图也!然刀兵之起,血流飘橹。健儿东征,秦川震动。大秦诸事,必皆从于征战!其国力之耗,其兵力之损,何以补辍?连年征战,无暇耕织,遍地孀寡孤独、弱子无依!一将功成,万骨皆枯啊!-------若战事不利,则国力颓败,诚不知统一天下者谁人?
    蒙武:或曰“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
    故兵战胜者,亦仅王之一胜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况六国所以存者,皆为百年杀伐之余生,俱为能战之雄杰。以一敌六,以寡搏众,其死必速!即使侥幸兼并几个国家,也难说最后能如愿以偿,笑傲天下。
    不充分去考虑这种风险,贸然把国家推上无法回头的战车,它潜在的危险,不能不去估算和考量!
    王倌:如果不能击破合纵,秦国的军事冒险,就好像是赌徒在进行赌博,这样的战争,很难说孰胜孰败?赌博不成,秦川也要倒贴吗?
    ------------------------
    群臣沸沸扬扬,拥护李斯的人有,反对的更多。
    支持李斯的人中,文官几乎没有,军事将领中也大多是枢密府的一些人或没有什么战功的青年将领,如桓齕、杨端和、王贲、蒙恬等,老将们几乎全部反对战争。
    秦王看着不妙,只好称道:“上下同心,方可国战。诸位争执不休,那就投币表决吧!”
    一群宫人又从门外抬进来两只青铜鼎,将其放置在九鼎之前。
    一个猪笼也被抬入进来,里面一头肥猪正在哼哼。一头公牛也被牵了进来。
    秦王:好!力主出战的,将手中的铜钱,投入公牛之前的鼎中!不主张出战的,将铜钱投入猪笼之前的鼎中。
    -------------
    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后,宦官开始计数,李斯等主战派,毫无悬念地大败亏输。
    蒙毅正要将铜钱投入猪笼前的鼎中,父亲蒙武给他使个眼色,结果蒙毅、蒙恬兄弟,俱是投的公牛之鼎。
    秦王拂袖而去!
    庆书宣读王旨:中午赐宴!依其所选,投猪、牛的人,各食其肉。--------
    ------------------------
    正午君王赐宴,李斯等0几人围着一大堆牛肉,大啖朵颐。
    席位对面,隗状、王琯、蒙武等60、70人分食一头烤猪,也吃得津津有味,犹自口角不止。
    筵席未散,王命传来:隗状任大秦相国,总领群臣。李斯去长史之职,被派遣去督造帝陵
    ------------------
    群臣簇拥着隗状,齐声称贺,高呼:“王上圣德”、“王上英明”。
    李斯等人阴沉着脸色,草草施过祝贺之礼,匆匆离去。
    且说吕公-----吕不韦就国河南,就在那洛阳封地,颐养天年。正如华阳太后所说,整日里种菊、品茗,与棋友黑白对弈,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吕公虽已是告老还乡,却依旧不断有咸阳的亲信们,差人来探望他,也将朝中之事相告。所以,吕公倒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不愿也无心再去劳身伤神。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吕不韦应是知足常乐的。
    ---------想自己当年,不过是一名踯躅旅途的行脚商贩,头脑聪颖,善于钻营,虽算不上是富商大贾,也比许多同龄人多赚了几桶金。
    而得遇秦王赢楚,实属偶然。自己竟然突发奇想,助其得国,一举位极人臣,此万代之奇谋、之奇闻也!
    自己商人为相,深怀自知之明,选贤任能、殚精竭虑以为秦谋,挽救狂澜于既倒,虽称不上是奇伟功勋,也堪称名相了。文信侯最后享国河南,安居洛阳,可谓功成名就啊!
    此生之憾事大概有三:
    其一:对不起异人夫妇。那赢楚君王薄命,竟为人所图,丢失了性命。那赵姬命运多桀,有福难享,老来找了个知音----嫪毐,也被自己设计杀掉了,命中悲苦,却是天意。
    其二:对不起邯郸怡红院的玉翠儿。人家对自己一片深情,主政之后却也没有能去探望她。后来,再派人去探访,她却香消玉殒,撒手人寰。那青楼依旧日夜笙歌,却改了名字、换了主人,繁华依旧却物是人非。
    其三:华阳太后起初不让他回河南封地,要他就在咸阳终生厮守。自己却惧怕秦王,怕走上嫪毐之路,执意逃离那是非之地,撇下华阳太后青灯孤影、独守长夜,心中不免凄然。
    吕不韦知道华阳太后喜欢玫瑰花,他就让人在园中植下大片的玫瑰。等到长出来,却发现有很多是月季,只得又拔掉重新栽种。玫瑰盛开的时节,浓艳如火,幽香满园,吕公就这样徘徊园中,痴痴地笑着,傻傻地看着,不知晚霞西落。
    再过三年,他就要年满60岁了。吕不韦与世无争,身康体健,心若浮云,安享着天年。
    可是,人生的命运有时却象天空一样变幻莫测,难以捉摸。一时晴空万里、白云悠悠,忽而却阴云四起、风雷激荡,让人无奈叹息。
    这日,吕不韦收到了一封来自咸阳的密函,这是李斯派人送来的:
    吕不韦大人:
    久与君别,遥祝平安。今大人逍遥于洛城,而咸阳已鼎沸矣。有关秦王生身之事的谣言,已甚嚣尘上。枢密府全力查办,也难以禁阻。秦王乃一国之君也,被诟蒙尘,屈辱莫辩,此大秦王庭之耻也!
    吕公在位之时,嫪毐之事,吕公前也未曾禁阻。秦王仁厚,未见责于大人。吕公与尊太后有私,秦王亦隐忍不发。大人尝为秦相,累受王恩,位极人臣,本应扶助君王,高风明节,奈何竟陷君王于囚徒困境。
    若王治大人之罪,则感念大人前功,于心不忍,不义不仁。
    若不治大人之罪,则王庭蒙羞,无以掩天下悠悠之口。
    事已至此,李斯劝大人一避为上,或主动上书驳斥谣言,并谢罪退避巴蜀之地。或卷私避往齐楚,则秦王既往不咎矣------------------------
    吕不韦愤愤不平地将李斯的书信掷于地上,他感到受到了莫大的委屈。
    对于李斯其人,吕不韦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不光是政见不合,在他的眼里,李斯是个能人不假,但更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他有着锋芒毕露、恣意狂妄的政治抱负,更有为达到目的而不择任何手段的龌龊和奸诈。吕不韦十分后悔,不经意间是自己帮助李斯插上了翅膀,让他涉入了秦国的政坛。此人一旦得势,就很难再去阻遏了。可怕的是,李斯善于伪装,他把自己打造成贤德的臣子,殚精竭虑地去辅佐甚至教育君王,牵着整个秦国的鼻子打转!
    吕不韦也恨自己没有听从华阳太后所言,留在咸阳。那样,至少还可以去面见秦王,替自己当面述说、争辩一二,免得秦王偏听偏信李斯等人的一面之辞!
    ----------------
    吕不韦愤怒地给秦王上书,可是每提及李斯说到的那些话,自己就会无语汗颜,只是一遍遍毁弃文牍重来------最后,吕不韦长叹了一口气,扔掉了手中的毛笔。
    三日之后,华阳太后的书信到了。她在信中苦苦劝说吕不韦要保重,千万不可去激怒秦王,暂避风头也是个可行的办法。华阳太后自己一定会努力去设法转寰此事。
    如果,吕公不愿意去巴蜀,可以选择去齐国或楚国。只要吕公能健康的活着,华阳太后也就心存牵念,心有所依------那书信上,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吕不韦走到小园中,掬起一捧象火一样娇艳、象血一样浓郁的玫瑰花,失声痛哭-----
    10日后,梠守之来了,他被任命为巴蜀郡守,是奉秦王之命来约吕不韦同行的。梠守之随身带来了秦王嬴政的亲笔谕旨和给吕不韦的礼物--------一件玉玦!
    梠守之等人缓缓行到吕不韦的宅院大门口,一群门客聚拢在堂前,情绪激动地阻挡。
    梠守之手举君王的谕旨,厉声呵斥:王命在此!汝等胆敢谋反吗?
    一群持刀仗剑的黑衣战士,也簇拥在梠守之身边-------
    梠守之:快闪开!莫让本官血污了衣裳。
    有的门客跪倒哀求:吕公冤屈啊-------
    有的门客鼓噪着,试图关闭宅院的大门。
    吕不韦苍老的声音响起:不得抗拒王命!老臣接旨------
    门客们嚎啕大哭,跪伏于地。
    梠守之冷笑两声:吕不韦接旨!
    吕不韦跪倒,白发苍苍,眼含浊泪:臣请王命!
    梠守之大声宣读:“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惊诧地睁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这谕旨竟是秦王嬴政亲笔所书,而且是以君王的口吻,说出如此绝情断义的话!
    吕不韦不甘心地接过谕旨,定睛观瞧,那果然是熟悉的笔体,千真万确是嬴政的手书。
    吕不韦手捧圣旨,全身颤抖,那不是惧怕,而是心寒--------
    梠守之有些不忍:吕公,王上要你随本官去巴蜀,也不是恩断义绝。秦王还让本官在巴蜀,给吕公安排好住所,俸禄不减,好生奉养呢!-------吕公不必多虑。
    吕不韦:王上还有什么嘱咐给罪臣?
    梠守之:吾王还让臣等给您捎来一件礼物,臣也未曾打开看过,且交付与吕大人。
    一名卫士上前,递给吕不韦一件用锦缎细致包裹的物品。
    吕不韦:梠大人且中堂说话-----
    梠守之等被吕不韦引入中堂,暂且品茶歇息。
    吕不韦就在那中堂之上,打开了秦王所赐的包裹------原来是一件玉玦。
    玉玦,是我国古老的玉饰品,其为环形,上面有一个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玉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是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就是刑罚的标志;犯法者身处外地,见玦则意味着不许回来;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玉玦套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秦王赐予吕不韦玉玦,显然是表示:不再顾惜君臣之情。
    吕不韦不禁老泪纵横,又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万事成空啊-----老夫也受够了这人间的苦楚!这世间人心的冷酷!-----走了好,走了好啊!-------哈哈哈哈!
    梠守之等人顿觉不寒而栗、目瞪口呆。
    吕不韦:好吧,老夫且去内室,收拾一下心爱之物,就随汝等去也!-----
    吕公难以自持,他唤过身边的管家,将一件东西交付给他,喃喃地说:拿去咸阳,交给太后--------
    老管家抹一把眼泪走出去,梠守之摆摆手让属下们放行。
    少顷,内室里传出一阵哭声!
    梠守之急踏步冲进去,却见到吕不韦已经饮鸩自杀了。
    ---------
    数日后,乌云蔽月,咸阳长乐宫中,突然传出一阵儿妇人哀婉的啜泣声,那是华阳太后在哭泣。
    空灵的殿堂里,一阵清脆的珠玉弹跳、敲击地面的声音隐约可闻-------太后扯断了丝线,那串名贵的珠玉,离散零落,再也无人能去眷顾它们-------
    空濛的夜幕下,微风中轻轻摇荡的海棠花,仿佛也在蹙首低眉,伴随伤心。
    一代豪杰吕不韦,悲切、凄然地谢幕了!(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排他性(bdsm)臣服于同学胯下的母亲高考母子(番外篇)我给OL娇妻绑上了眼罩骨科疗养院(短篇合集)人兽乱(H)拍卖警察藏娇(H) 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