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下了电话以后,王浩忽然感觉非常期待了,他很少会特别期待一个学术会议,湮灭理论的会议就完全不同了。
湮灭理论就是王浩创造出的理论,而且他很确定湮灭力的存在。
虽然一直到现在为止,湮灭力依旧没有被证实,即便是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研究结果还被实验证实,甚至还联系了超导、反重力等问题,但是一种全新的微观力,甚至涉及到了大一统理论问题,想要证实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其实就像是黑洞的问题。
着名的物理学家史蒂文-霍金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天文学家们也观测到了很多宇宙现象,都可以用黑洞理论来解释,甚至说,几十年前黑洞的存在已经被世界认可了。
但是直到真正观测到黑洞,黑洞的存在才被确定下来。
湮灭理论也是一样。
除非是真正测定出了湮灭力,也就是测定出‘常规’的空间挤压强度数值,否则再多明确的研究也无法确定湮灭力的存在。
理论终究只是理论。
王浩自然是希望湮灭力的存在能够被确定下来,他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即便做了这么多研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测定‘空间挤压强度数值’,因为其中牵扯到了质量单位的问题,也牵扯到一系列量子物理的复杂问题。
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便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多研究,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这就需要发展湮灭理论了。
当有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尤其是会牵扯的很多类似于保罗菲尔-琼斯的天才,肯定能够加快湮灭理论完善的速度。
如果理论能够完善,并涉及到物理的方方面面,湮灭力的验证也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一些全新的想法、全新的研究也更容易实现。
比如,他正准备研究的空间挤压增强问题,现在就连一点想法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的理论支持,灵感值一直‘归零’,连一点进展都没有。
如果能有丰富的和湮灭力有关的理论,也许就能够从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获得灵感开启正确的研究方向。
当然,很多学者参与到研究中,并把理论发展壮大以后,其中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内容。
就像是弦理论一样,弦理论的数学体系,肯定包含很多正确的内容,同时也有很多不正确的,就是因为有很多学者参与其中,也有很多相关的成果。
王浩却不在意这一点,系统的另一大作用就是找出正确的路,他能够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做研究。
不过接下来王浩忙碌的,并不是湮灭理论相关的会议,而是去首都参加科学基金会的超导机制系统工程项目会议。
简单来说,就是五十亿经费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以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为核心,展开的系统性工程研究,并联系半拓扑理论与超导凝态物理理论。
项目对外的名义,当然不会谈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而是以多种新型超导材料为基础,去探究半拓扑理论和凝态物理的关系,以此来完善超导的理论机制。
这是个非常重大的超导机制理论研究项目,各个科研团队更在意的是项目分配问题。
自从有了超导半拓扑理论以后,国内各个超导相关的机构、团队情况并不好,他们想要申请超导相关的项目非常困难,手头上都可以说没有经费可言。
现在国家通过了五十亿经费的超导机制重大项目,其中超过三十亿的经费都给到了科学基金会,科学基金会也公开了一大堆的超导研究相关项目,甚至还标注出大致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内容。
这些项目大多数不用去做创新,不用去做突破,就能够拿到大笔的经费,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
之前好多超导领域的学者,谈到王浩都感到很郁闷。
虽然说不上是痛恨王浩,他们也知道王浩是最顶级的学者,他的超导研究为国家、为世界,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王浩的研究成果,他们中好多人手里的项目都被暂停了,后续也申请不到经费,处境是非常尴尬和郁闷的。
现在他们就对于王浩是一片赞叹。
当天早上七点的时候,会场里就已经有很多人了,好多人扎堆站在一起聊着,“这次列出的很多项目研究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些是常规的凝态物理研究内容,只不过基础是不一样的。”
“我仔细看了,好多都是以新型超导材料为基础,那几种新型超导材料,都非常惊人……”
“还是王院士有本事啊,现在的研究项目不只是有方向,还能直接接触到新型的超导材料。”
“邓焕山的团队,研究出的几种新材料很不一般,我听说最好的材料,转变温度超过130k!”
“有这么高?”
“当然了,这是内部消息,你们大概不知道,最低也有70K,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我仔细看了好多项目,都是研究新型材料的凝态物理特性,感觉就像是应用内容。”
“这次就是大实验室拿大项目,小实验室拿小项目,我们实验室……本来想着能拿到最大的项目,结果……”
最后一句话是贺峰说的,他是东港交通大学超导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员,代表的就是东港超导研究中心。
国内超导相关的科研机构中,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就是科学院超导重点实验室以及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
其次就是东港超导研究中心了。
如果没有超导重点实验室、基础科学中心加入进来,最大的项目肯定会被贺峰代表的东港超导研究中心拿下。
很可惜……
其他两家最大型的机构也加入了进来。
当听到了贺峰的话以后,好多人就不由得转头看向会议室前排的左右两侧。
左右两侧各有几人。
左侧是杜建华的团队,右侧则是汪承林的团队,他们分别带着自己的团队核心人员,来参加这次项目会议。
同时,他们都被孤立了。
两人的团队被孤立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上一次东港举行的超导会议,他们就是众多超导领域学者的‘领头人’,并且公开的和王浩‘势不两立’。
虽然没有明确的这么说,但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也都上台明确说了要申请的项目。
当时参会的学者们都认为,两人以及其团队不会加入到王浩的项目中,完全没有想到他们都申请加入了。
“这两个家伙,说难听一点,就是不要脸啊……”
“还说什么自己去申请项目,结果呢?王浩说明了项目以后,他们直接加入了。”
“他们两个大型团队,可都是超导研究的领头羊,结果为了经费还这样做。”
“是啊……”
汪承林和杜建华也都感觉非常的尴尬,他们都非常后悔当什么‘领头人’,也知道申请加入王浩的项目会面对什么。
但是,在庞大的经费面前,面子算什么?
他们都是大型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必须要为团队去考虑,肯定要争取更多的经费,才能让团队生存发展下去。
汪承林和杜建华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能争取到项目才是最关键的。
他们见到彼此才是最尴尬的。
两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一起,相互尴尬的没有说一句话。
汪承林朝着左侧撇了一眼,不屑的想着,“早就知道,这家伙就完全不可信,还说什么绝对不加入项目,纯粹是说给我听的!”
另一边,杜建华也想着,“汪承林这家伙就是没有节操,一点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上次估计就是故意骗我的,好在我没上当!”
两人对视一眼,互相冷哼一声不屑的扭过头。
这次他们是直接竞争对手!
科学基金会公布了总经费超导三十亿的研究项目。其中有个最大的项目,总经费高达七个亿,内容是研究探索几种超导材料的电子波特性。
研究超导材料的电子波特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同时也是所有项目中最重要的。
只要深入了解超导凝态物理以及半拓扑理论,就知道研究直接关系到关联构架电子波和超导微观形态的桥梁。
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加以拓展来沟通超导凝态物理以及半拓扑理论。
当然,想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沟通完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单单靠实验研究是不可能的。
但项目并不需要做太多的理论分析,因为核心理论工作都是王浩的团队来完成的。
杜建华和汪承林都希望能拿到七亿的大项目。
八点半。
王浩到达了会场,好多学者顿时迎了过来,其中也包括杜建华和汪承林。
每个人对王浩都非常热情。
整个项目就是王浩申请下来的,他掌控着项目自然就能决定项目分配问题。
换句话说,王浩就是项目分配最重要的评审。
王浩和学者们寒暄了一阵,也差不多到了时间,就上台对于项目整体进行了解释。
“我们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以新型超导材料的特性,来沟通半拓扑理论和常规的超导凝态物理理论。”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就是沟通原子构架和电子运动之间的关系。”
“超导机制是个很大的领域,不管是半拓扑理论,还是超导凝态物理,都是单方面的解释,而我们则是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其中最重点的几个项目方向……”
……
在一系列研究项目中,最重要的是七亿经费电子波研究的大项目。
其深层的研究不只是对于完善超导机制很重要,后续还可以根据实验研究结合半拓扑理论,展开去论证电磁力以及导电机制。
电磁力以及导电机制,是基础物理的问题,从微观的角度去论证,某种程度上来说,等于是沟通了微观和宏观力学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物理的大一统。
“这个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的不止是实验,牵扯到底层的解析,难度也很高,我们需要的不止是几种电子波……”
王浩针对最大的项目解释了近一个小时,如此可见,对于项目的重视程度了。
会场内的学者们,也都听的非常期待。
如此重大的项目研究,可就不只是经费的问题了,研究能有重大的成果,对个人也是个巨大的提升。
当然了。
他们也知道项目还是做实验研究,后续的理论研究还是靠主团队,包括邓焕山的实验组、反重力组,以及王浩的研究组来完成。
有资格申请七亿大项目的,其实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基础科学中心的汪承林,另一个是超导重点实验室的杜建华,最后则是东港超导研究中心的贺峰。
和前面两个人相比,贺峰相对还是要差一些的。
等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杜建华、汪承林以及贺峰,就一起找到了王浩,谈一下最大项目的问题。
王浩正和超导办公室的吴晖院士在一起。
针对项目分配的问题,王浩是有些为难的,他转过头看向吴晖,说道,“我不插手项目分配,还是要看基金会这边。”
不管是哪个团队去做项目,只要能够完成基础的实验,得到相关的数据,基本上就能接受了。
汪承林、杜建华以及贺峰,三人的实验组都有实力做最大的项目,分配项目,肯定牵扯到很多的问题,他自然是不想插手的。
这本来也是科学基金会的工作。
三人都看向吴晖。
吴晖则是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王院士没什么意见,其实我也没什么意见,你们的团队都符合要求。”
具体怎么分配还没有想好,公开招标的科研项目,也不像是工程招标项目一样,还能从经费上入手,比如,哪一个团队压的经费越少,就把项目分配过去。
这当然是不行的。
科研、实验,经费需求就摆在那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卡经费可能意味着后续无法完成研究,尤其如此重要的研究,更不能够出现差错。
吴晖也是有些头疼的,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忽然想到了反重力的研究。
最开始反重力的研究出来,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规模不够,就干脆让几个团队一起做研究,看哪一个团队的成果更好。
当时王浩所率领的物理实验室,把交流重力指标提升到了超过百分之六,最终拿下了后续的项目,也让其他研究团队无话可说。
吴晖说起了当初的事情,就对王浩道,“王院士,不然这样,你想一个专业的研究,让他们几个团队一起去做,哪一个团队做的最好,就能拿到项目?”
吴晖的建议确实是个好方法。
他们又一起看向王浩。
王浩仔细思考了一下,开口道,“这样吧。我们这个项目需要研究的是电子波,而首先要开展的,是测算电子波和拓扑薄带之间的关系。”
“你们可以做这个研究,看谁能做的更好……”
王浩简单做了解释。
汪承林思考着问道,“像是这种电子波的研究,即便出成果也很难判断吧?”
其他两人也点点头。
他们都是专业做超导凝态物理研究的学者,自然很清楚超导电子波的研究,评判上有很大的问题。
有一些国际性的成果,甚至可能是假的、伪造的,因为成果发表以后也无法做出判断。
王浩则是不在意的笑道,“你们只需要做研究,最终由我来评判。”
他补充了一句,“当然,前提是你们相信,我的评判是公正的。”
“那肯定。”
“我相信王院士!”
“不管结果怎么样,只要是王院士的判断,我百分百信服!”
王浩自然是能够做出评判的,因为他能够找到正确的路,同时,他对于研究也是非常看重的。
如果研究能够有突出的成果,就能够构架出电子波和半拓扑结构,甚至进一波研究出,电流承载强度和半拓扑结构的关系。
在简单商议了以后,他们做出了最后决定,给每个实验团队一千五百万的经费,让他们开启最初始的研究。
哪一个团队成果更好,就能获得后续七亿的项目。
“时间,要多久呢?”贺峰开口问道。
“既然是申请项目,也不能时间太长……一个月吧。”王浩说了个时间,还思索着补充一句,“一个月应该够了。”
在场的几个人互相对视,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他们听到时间就知道不可能完成研究。
一个月?
开什么玩笑!
他们让团队先弄懂,主要的内容都需要一个星期以上,再去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投入到研究中,一个月够做什么?
吴晖也用力扯扯嘴角,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显然。
王浩对待科研的时间观念,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大概对于王浩来说,一个月已经很长了吧?但是,正常的实验研究,最低也是几个月起步……”
吴晖思考着摇摇头。
汪承林、杜建华以及贺峰,互相对视一眼,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是彼此,而不是王浩。
虽然都觉得一个月时间太短,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但他们不需要完成研究,只需要比其他人做的更好就可以了。
该怎么比其他人做的好呢?
他们彼此对视一眼,空气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新
第二百七十九章 项目竞争,短短一个月?王浩
同类推荐:
绿春波(高干 替身情人 H)、
绝世小保安、
伪装兄妹(校园H)、
被我玩弄的家伙是个杀人如麻的疯批、
挤奶被养父撞破以后(产奶)nph、
小姨(1v1乱伦)、
公爵小姐(西幻 NP 高H)、
檐下雀(舅舅x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