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瑾:朕好怕哦
第122章 战乱 ◇
◎蜀国开始分崩离析◎
齐皇管这一招叫做,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齐皇估算了一下夏国今年的粮食产量。如今各国的粮食存储量就跟各国的军队一样,对外严守秘密,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数字是多少。可是齐皇还是根据以往的情况估算了一下, 就拿齐国来看, 去年各地都没生什么灾荒,算是个风调雨顺的平安年,更兼齐国各地都用上了夏国的那稻麦轮作之法, 如今已经不大缺粮了。他们齐国的粮商沉寂了许久,也在去年有所起复。
齐国经过那么大一个坎都尚且恢复成这样, 更不必说夏国了。
这么大的量,齐皇一个人是吃不进去的,就算拉着蜀国也都有些够呛。
齐皇倒是很想用他手里的钞来买粮食, 可他再天真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夏国人奸着呢,做生意的时候从来就不收他们的宝钞, 只认金银铜钱,认死理儿,倔得叫人生气。
这次若想大肆收购他们手里的粮食,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
可国库里面的钱也不够啊。
于是齐皇便将主意打到那些大臣头上。他并没有公开去说什么, 只是接二连三地把自己的心腹要臣招进宫,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能劝一个是一个。
还真有人没抗住, 借了钱了。
这钱说是借, 到头来能不能还上也不知道。就算能挣回来, 他们也不好意思跟齐皇开口。
所以这钱借着可真是不痛快, 跟割肉一样。
想想他们也亏得慌, 老老实实挣钱, 既没偷又没抢,却偏偏遭此劫难,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贼人跑来圣上面前胡说八道,若是被他们打听出来了,定要让他下次有来无回!
别人给也就给了,就连宁尚书也都意思意思给了点钱,他是花钱买平静日子,可就这样,都被齐皇埋怨他拿的少了,比不得旁人。宁尚书还愿意陪他演这一出,等到了方丞相那儿,却绝口不提拿钱的事儿。
方丞相此刻清醒得可怕:圣上,咱们在夏国人手里吃了那么多亏,怎么还非要扑上去呢?
就连他都认命了,圣上怎么却偏偏这么看不清形式,真以为夏国还是从前的夏国吗?
齐皇可不爱听这些话:之前哪一次不是因为他们使阴谋诡计,若是光明正大的来一场,必定赢不了咱们。
那可未必,前头临淮关一战输得还不明显么?
啰嗦什么?!齐皇已经失去耐心了,你若不愿意给,朕去找别人就是了,哪来那么多的话?
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结果自家人就开始唱衰,真是晦气!
方丞相几次三番张嘴,却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就在齐皇耐心尽失之前,方丞相赶忙问道:圣上果真非做不可吗?
齐皇挑眉:方丞相想通了,愿意为齐国出点银子使?
方丞相冷漠摇头:断不能够的。
齐皇冷笑一声,他就知道这茅坑里面的臭石头又臭又硬,早年间也不至于这么死脑筋,如今年纪越大,反而越来越冥顽不灵了。
朝中有这样的丞相,他这个做皇帝的便是再厉害、再有良谋也无用。
方丞相知道齐皇看不惯他,却还是要说:当初夏国算计齐国的粮商,那是因为出其不意。如今,齐国用了夏国的谋略,那些夏国人又岂会上当?这么多的钱投进去,未必就能挣钱,可若是又在农桑上,便算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大事,圣上怎得想不通呢?
齐皇不耐烦地摆手:朕意已决,你不必再说了。
方丞相抬了抬手,最后却也是无可奈何地垂下。
临走前,他又多嘴问了一件事:此事乃是李大人所提吧?
齐皇嘴犟:你既不愿插手,是谁提出来的与你有关系吗?
方丞相听着这话,便知道自己的猜测没错了。
出了皇宫,方丞相恰好又碰上了春风得意的李垣乔。
李垣乔会做人,碰上了方丞相还客客气气地行了一礼,又问方丞相身体如何,听说前日病着了,可曾好些?
方丞相笑着应了两声,目送李垣乔离开,心里却想着这人留不得了。留着他,只会让圣上行事越来越偏激,还是快些解决了吧。
不远处的李垣乔莫名其妙觉得后背一凉,心中浮起一丝不详的预感。
旁边人问:李大人,您怎么了?
没事儿,应该是想多了。李垣乔继续往宫里走,他得问问圣上该收的钱都已经收得怎么样了。此事是他一力促成的,李垣乔当然比谁都要上心了。
两国已经达成了共识,事情已经可以做了。
齐皇得了准信儿,知道蜀国十日之后便会动手。可他等不住了,没多久就派人前去夏国,找各式各样的由头收购水稻。
李垣乔与齐皇对此事都十分的重视,唯恐这秘密叫夏国人知道了,所以每每议事的时候都不许宫人在旁边侍奉。齐皇自己是知道夏国那些手段,写信给朱庭玉的时候也是再三小心,还叮嘱朱庭玉那边谨慎些,切莫叫奸细听到了。
不是齐皇畏手畏脚,实在是夏国人太奸诈,就是他住的寝宫里头,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干干净净的,都跟夏国没有什么关系。
--
第238页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