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他三两日便有意外发生,他又不慎遗失了自己身份的信物,这路途生生是让他走了两月有余,偏生还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他心中虽有不安,但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想太多。
等到他回到京中,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季逢轩并非傻子,如今掌管着关中的正是宁王——这不是季逢君搞得鬼,又是何人?他的眼中闪过杀意。
第127章
皇帝见他平安回来了, 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但一想到这个逆子办得差事,险些让他丢了关中, 心中的怜惜便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不给季逢轩惩罚,已经是他最大的怜悯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如今的朝中议论纷纷,关中有人谋反的消息犹如长了翅膀般瞬间便传遍了整个京城,一时间人心惶惶,好似马上叛军就要攻破京城一般。
若说这背后没有人推动是皇帝是不信的——他已经下令彻查此事,只不过当务之急是把这安定民心。
可如何安定民心?一方觉得是派大将领兵出征, 朝中最能征善战的将军也就是三殿下季逢肃一直在边关守着, 又在西军之中,由他去最合适不过。
一方是觉得若是如此乌合之众还要大将军亲自去,未免太让人小瞧, 只说增派普通军队支援即可,一时间朝中吵地是喋喋不休,谁也说不服不了谁,看着皇帝是好生恼火,这些人怎么什么正事都办不了——
季逢君的奏章送往朝中, 前日争吵不休的论调,瞬间便偃旗息鼓——谁能想到季逢轩会提前离开?谁能想到会由季逢君出手平叛?谁能想到季逢君会如此快点便平乱了?
这个消息来得及时,于京城中的百姓更是既惊讶又安心,之前传得那么吓人又如何?这不几天就安定了么, 要说那平定反贼的, 倒真是个本事不小的!
这件事情虽然僭越, 但终归少不了一个事急从权四个字,诸位重臣垂眼噤声,这端看皇帝如何看待了。
皇帝若是高兴,那宁王便无事,若是皇帝不喜,那哪怕宁王有天大的功劳,也是无济于事。
皇帝轻叹了口气,看着季逢君送来的奏章,其实还有一封私信混于其中。
他的这个小七啊,真的是只要给他留那一线的生机,便会有不一般的作为。
反观其他孩子,皇帝轻叹了声,说句扶不上墙的阿斗,都是高看了他们。
小七有帝王之姿,可是小七的太子之位,是他亲手废的,小七的舅舅外祖,是他下旨杀的,就连小七的母亲也就是他的此生唯一的皇后婉君也是因他……
若是给了小七机会——皇帝的眼中暗了暗。
无独有偶,西军也传来了西凉的动向,这其实也在预料之中,关中旱灾严重,西凉自然也是如此,这关中是京城的屏障,是万万不得有失的。
他不算是个开拓的君主,但守成还是可以做到的,不然他实在难以面对列祖列宗了。
皇帝最终还是把赈灾以及巡抚关中一事交到了季逢君的手中,这并非他出去亲情而做出的决定,他也确实想不到这朝堂当中,除了季逢君,还有谁可以做此事了。
巡抚关中一事,除了对能力的要求外,还要有对身份的要求——关中豪族众多,若是找个普通臣子去,怕是连骨头都回不来,手腕更是要铁血才行。
思来想去,他也只能把这件事情交给季逢君了。
君晏在此次中居功甚大,季逢君自然是不可能亏待他,也为他请了功劳,皇帝既然允了季逢君巡抚关中之事,这君晏的军功自然而然也就批了下来,获封了骠骑将军——官拜从三品。
季逢君接到旨意,并未有多少惊喜,实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若是没有多方安排,他也得不到这道旨意——皇帝从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这么做也只是害怕关中生乱罢了。
只是刚刚四日,边关便传来了消息,催君晏回去。
季逢君轻叹了口气:“三哥受伤,他虽醒来,但毕竟身上有伤,精力有限,边关无主帅自然不可,这时正是你的好机会,切莫要错过。”
君晏轻如何不知季逢君所说得有道理?只是秦州内乱刚刚平定,若是他这么快便离去那些反贼又死灰复燃怎么办?
虽然他知道这种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但还是忍不住地担心。
而且——他不舍得离开季逢君,这几日是他这五年中,与公子相处最多的时间了,只是心中有再多不舍,君晏此时也只能离去。
若是边关有失,他万死也难能赎罪。
当夜,君晏便出发了,季逢君并未多说些什么,只是在君晏离开秦州城的时候,他悄悄登上了秦州城的城墙。
他来时于夜间斩敌无数,有千军万马之势,走时却是只带着三四十人,又是在夜间,悄悄地离开了这座他救下来的城池。
君晏回首,只见城墙上那熟悉的身影,他便知晓,是公子在看着他离开,一时间心中更是复杂难耐。
喜得是原来不是只有他一人不舍离别,承受相思之苦的也不知只他一人,但他的心中更是生出了一种豪气干云的壮志来,有他在一日,西凉便绝不可能犯大齐边境。
季逢君看着那渐渐消失的身影,轻轻地叹了口气,他不舍分别,但此时的分别是为了日后更好的重逢。
有了皇帝的旨意,季逢君在关中做得事情便名正言顺了,旱灾依旧,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地方稀稀落落地下了点雨外,关中的干旱并未减轻。
--
第175页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