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场的物理学专家有几个是层子模型的顶尖人物,就算不细看,只大致浏览,也看出来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的差距。
层子模型把静态夸克模型发展为动力学模型,只是低能束缚态的唯象模型;而国外的夸克模型已经开始以规范场为动力学互作用机制,在高能行为渐近自由的重要性质。
可以说,双方已经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双方的哲学思想不同,物理思想不同,而最根本的是,层子模型没有及时引入非亚贝尔规范场理论,以至于错失了最大的发展机遇。
这是沉痛的,无法接受的,却又是残酷的现实。
黄老专家死死地盯着林望舒的论文,嘴唇颤抖。
那个什么规范场理论,那个什么夸克模型,其实他也听说过,但是根本没当回事,可是现在,有人就那么简洁明了地呈现在他眼前,就两种理论鲜明对比,直白地告诉他两者的差距。
这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一旦戳破,仿佛就瞬间土崩瓦解。
会议厅中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大家无声地看向那位黄老专家,那是层次模型的领军人物,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黄老专家盯着那论文,好久后,老迈的眼睛中泛出泪光来,他颤抖着唇,终于喃喃地道:你才大三,就做出来这个,物理学属于年轻人的我果然年纪大了,我老了,已经没有创造性了,我脑子僵化了
黄老专家说出这话的时候,会议厅中鸦雀无声。
中国物理层子模型的天被戳破了,曾经奉为神明的权威在屹立十几年后,就这么轰然倒塌了。
小小的会议厅中这一幕,反映在中国物理学界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不少人的目光都落在林望舒身上,人们在这一刻,心中涌现出无数的念头。
譬如她说的那些,其实自己也接触过,也想过,但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罢了,没有人将这个念头落实成那么翔实的分析,更没有人胆敢将这一件事诉诸于口。
仿佛皇帝的新衣,人们墨守成规,奉行着它原本该有的规矩。
于是终于有一天,真相被一个年纪轻轻的大三学生戳破了。
黄老专家含泪看向林望舒: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大三是吗?北大的?
林望舒见此,恭敬地道:黄老师,我叫林望舒,北大学生,今年大三。
之后,她越发恭敬地道:您是前辈,依我的资历,我并不敢轻易挑战您的权威,我这篇论文,也不是凭我一人之力完成,我是得到了诺贝尔奖学金得主杨先生的指点,也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菲尔普先生的指点,所以,今天您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大三学生写出来的论文,而是博采众长,吸取了国际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才做出的智慧结晶。
她叹道:所以黄老师,您所感到的差距,不是您和我,而是我们封锁的国家和世界的差距,十几年的封锁,当我们还沉迷在低能束缚态的唯象模型时,国外已经引入了规范场理论,开始了高能行渐近自由模型。
她顿了顿,看向场中众人,朗声道: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把我们国门的窗户打开,也把我们科研的窗户打开,用一双自由的不受束缚的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家面面相觑之余,也是心底震撼。
黄老专家望着林望舒,叹: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后生最可畏的,不是她年纪轻轻已经敢去研究规范场理论,而是她一个大三的学生,竟然来到了这专家云集的物理研讨会,舌战群儒,挑战学部委员。
他们是讲究服从的一代,是讲究团队合作的一代,正因为层子模型凝聚了那么多人的心血,曾经起因于伟人的嘱托,为了实现那伟大的哲学精神,为了付出那么多心血的老科学家,他们才在层子模型上耕耘至今,恋栈不舍。
如今,他们终于明白,一切终将成为故纸堆里的回忆。
第140章 (火把)
《物理学报》以大篇幅报道了这次物理研讨会上北大学子大闹专家的情况,并刊登了林望舒的论文。
一时之间,物理学界哗然,所有的人都知道,北大出了一个物理狂才林望舒,各方人士自然多有赞美之词,就连北大的老师,也都对林望舒赞赏不已。
至于北大同学,那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
这种研讨会,每一个都是顶尖人物,履历金光闪闪,结果林望舒竟然跑去这种场合挑战权威,任凭谁不说一句佩服呢。
这件事掀起的轩然大波,甚至连陆崇礼都受到了波及,他一天接到了好几个电话,每一个都问起来:那个大闹物理研讨会的林望舒是你家儿媳妇?
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科委宋主任,到底认识几十年了,她直截了当:殿卿怎么认识的?怎么找到这样的媳妇的?是去北大认识的吗?
陆崇礼略一沉吟:算是青梅竹马了,以前我们去白纸坊胡同就认识,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结婚时候,你正好出差日本,没见到,回头让殿卿带着她去看你。
宋主任:她们胡同还有合适的吗,来来来,给我家儿子介绍个对象吧。
陆崇礼接了四五个电话,这种要求还是第一个,压着笑,认真地道:这个我需要了解了解,不过肯定没有我儿媳妇这么优秀了吧,毕竟像这种才貌双全爽朗大方的儿媳妇不好找。
--
第411页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