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时间较长,从三月初的乡试开始,一直延续到六月末。
科举对于普通学习来说,不仅是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也是各种意义上的心智磨炼。乡试到殿试这一路选拔下来,不仅脑细胞耗费不少,体力也是各种耗费。
能靠自身毅力把一整卷试卷答完,还在考场里坚持三天不倒下的人,可谓真的人才。
系统还对这个科举选拔方式进行过评价:“这也是德智体美的间接锻炼吧”
胤礽想了半天,觉得它评价的十分精准。
总之,层层选拔又层层淘汰下来,最后参加殿试的也不过二十几人。胤礽之前所提议的,通过学子们都当地官府的监察加分这一项,在乡试中的效果还是不太明显的。
但是在殿试时,入选的二十几人都拿出了相对来说很独到的意见。这也理所当然的成了他们的加分项。
殿试结束后,康熙看过众人的试卷,颇为满意。这些都是将来可用的人才。朝廷这些年为拉拢南方学子,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中举比例了。
如今看着殿试名单里大半的汉人,他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好歹汉人对目前的朝堂是认可的,忧的是,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满人官员越来越少该怎么办?
与大臣们商议后,康熙一一定下状元,榜眼,探花等人选出来。
嗯,都是汉人。
可最后定下名单时,康熙才发现,这所有入选殿试的学子里,并无一人是商籍。他原先也并未对商籍寄予厚望,因此并不觉得可惜。甚至已经在心里为找好了借口。
或许是因为朝廷第一次许商籍参加,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朝廷培养出可用的人才。
总之,各省府的在背地里的手段,因着各种巧合下的侥幸,并没有直接暴露出来。
科考的大事落定,但即便是中了状元,也不是一定能从高阶官员做起的。无论你有何才能,在官场上,熬资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因此今年的新科状元在短暂庆祝自己的好成绩后,在翰林院里报了道就回到自己家乡走马上任,做了当地一个小县城的知府。
放下这些学子们不提,我们先来说一下朝政中另一件引人注目之事。
年初,康熙下旨让直隶巡抚统计直隶所辖地区的所有人口,在历时长达半年之久的艰苦筛查工作后,直隶巡抚终于得到了具体的数据。
这个数据在六月底的早朝中,被报上来。在李光地的意料之中,在康熙的意料之外。
满人的人口数量,果然是远远要低于汉人的。也就是说,这去年一年的新生婴儿数量,大半都是汉人。
几个汉臣私下对视一眼,全部都闭紧了嘴巴没有说话。这时候说什么都感觉像是炫耀啊。
康熙看着统计的折子直发愁,满人为何就这么不能生呢?明明已经被默许不用怎么参与劳动,生活又十分安稳,整日遛鸟赏花的,连税都不用交,都被朝廷养着了,为什么就不能努力生孩子呢?
直隶地区环绕京城,整个国家的满人都聚集在此了。这么下来,他们满人还是被汉人环绕。
胤礽旁观了他汗阿玛为此多了好几根白头发后,忍不住问系统:“后世满人也这么少吗?或是比现在还少?”
根据系统给他看过的那些后来发展历史,他很担心后来这个国家还有没有满人。
系统温声安抚他:“殿下别慌,后来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多满人的。不过那时候我们已经不分什么满人汉人来了,我们一直都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一家?”胤礽迟疑的问道:“汉人也是这么认为?”
他完全想象不出,汉人和满人真的亲如一家的情形。他们爱新觉罗的老祖宗带人入关这么多年,爱新觉罗式对汉人的忌惮可从没有一日减轻的。
系统极为肯定的说:“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是这么以为的,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受这样的教育。所有的民族都是同胞和手足兄弟,一定要相亲相爱。”
胤礽努力想象了一下,他实在想不出这满汉,甚至所有部族毫无芥蒂,相亲相爱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胤礽掐指开始算,朝中谁是汉人来着?
李光地,熊赐履,王掞,这些都是。甚至他一直都不太喜欢的佟国纲,虽然自己是满人,但是还因为被记入汉军旗,背地里发过牢骚呢。
可见满人对汉人的感情,一边防范,一边轻视。
师傅他们能成为太子太傅靠的是学识,所以没有被汉人的身份限制,才被他汗阿玛高看一眼。那些没有身份的汉人,怎么会被人重视。
如果满汉真的一家,也就是说,这些皇亲和大儒们,就和平民百姓就没什么区别了?
系统:“……这个思路不能说错,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手足兄弟…”胤礽没接它的话,喃喃着重复了这句,觉得心里好像跟堵了什么东西似的,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情绪在心头滚动。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问:“汉人果真能真心向着满人吗?”
不是他不信,而是自满人入关以来,汉人对满人的防备也从未减少。一则可能是因为灭国之恨,二则,当年两边彼此厮杀,伤的人都不少。
这几乎是要种进骨血里的仇恨了。
系统化成的人的模样,十分温和的说:“信任是相互的殿下。只要殿下待他们的心同自己的族人一样,他们对您也能一样。”
--
第78页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