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国安收到的消息自然不是“岳北转进,屯齐准备撤兵”,岳阳南宁相距两千余里,便是胡一青,徐天佑等人都还没收到这一天大的喜讯,更何况是线国安呢!
但琼州府失陷,龙门岛附近出现了大量明军战船,甚至还有数百明军在廉州一带短暂登陆了,这些消息都足以让线国安连夜撤出横州城,然后火速撤回广东。
至于“水流湍急,严寒彻骨,尤恐西贼半渡而击”的钦江,如今自然是如履平地,就连渡河的舟船都不用准备了。
张名振,张煌言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又拿着孙可望亲笔撰写的永历皇帝圣旨,将广东沿海大小岛屿上还在坚持抗清的各部明军都统合到了一起。
要说,以张名振和张煌言的身份地位,如今又有孙可望和永历皇帝背书,加之广东沿海任何一方都无法匹敌的军力优势,使得以陈奇策,邓耀,杨彦迪,陈上川等几大军头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抗清明军纷纷归顺。
当然了,这暂时还只是名义上的,陈奇策,邓耀,杨彦迪,陈上川等人自然不会交出兵权,只是全力配合张名振攻打琼州府罢了。
而按照孙可望密信中的指示,张名振又让陈奇策,邓耀等人派使者潜入了琼州,崖州,万州等地,联系上了清军绿营总兵陈武,琼州知府黄士谔,以及正在山中坚持抗清的彭信古,曹君辅和曹宏锡父子等人。
有了陈武,陈虎兄弟俩,以及黄士谔的反正,彭信古,曹君辅和曹宏锡的接应,张名振,张煌言兵分两路,各方力量里应外合,一日之内便光复了琼州,崖州两城。
而海南岛一南一北两城皆被兴复,又有当地土著带路劝降,在上万明军的军事威慑下,除了少数负隅顽抗的清军,其余大部分州县基本上都传檄而定了!
在收复了琼州府大部分州县之后,张名振,张煌言一面继续在岛上剿杀负隅顽抗的清军,一面派兵截击追杀逃脱上岸的乱兵,以防这些熟悉琼州府的驻军到时再引清兵来攻。
“只能打一仗了,老彭!”曹君辅昂头看着文昌城,冷声道。
彭信古点了点头,死死盯着文昌城的城门:“动手吧,再等下去他们也不会投降的!”
两人话音刚落,曹君辅的儿子曹宏锡激动得亲自挥动令旗,张煌言派给他们的几个炮手随即开始准备发炮轰城。
而此时,正部署在文昌城外的琼州义军还是没有一点正规军的样子,武器倒是已经齐全了,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军服,甲胄依旧稀缺,也不成军阵,而是不规整地站在了一起,有的扛着竹梯,有的推着撞车,准备等炮轰之后再一拥而上攻城。
这也就是为什么彭信古,曹家父子麾下几千人马,却打不过驻岛的清军绿营的原因了——这就像是一支初生代的农民军,虽然人多,但是武器装备,训练组织,却是一言难尽的。
张名振大军之所以能够一日之内攻下琼州和崖州,除了有内应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带来的红衣大炮,在海南岛还只是使用火铳和弗朗机炮的时候,火枪和红衣大炮可以说是完全碾压式的武器了。
很快,两门红衣大炮一前一后发出了刺耳的咆哮声,两颗十几斤重的铁弹呼啸着冲出了炮口,直冲文昌城城墙而起。
只听“嘭,嘭”两声巨响,文昌城城墙瞬间就炸开了两朵土花,无数碎石沙沙落下,城墙之上的清军更是惊恐四散,不敢再探出头来。
而当明军连续射击了三次,六发炮弹有五发击中了城墙,本来就不坚固的文昌城看起来已经摇摇欲坠之后,还没到彭信古下令士兵冲锋,城内的清军绿营兵便也就倒戈,杀了两个满兵,举旗投降了。
此时,张名振和陈武等人率兵围攻的临高城也如出一辙。
清军屡屡得胜,广东尚在清军手中,城内又有几个满州兵压阵,使得他们不敢随便投降明军,可看到如此攻势,品尝到了红衣大炮一弹打死五六个人的恐惧之后,他们哪里还有不投降的道理?
而且,由于此次行动十分突然,广东清军主力基本上汇聚在了梧州,南宁一带,便是琼州府被明军收复的消息传到了尚可喜,耿继茂,线国安等人耳中,他们也一时无暇顾及了。
当然了,此时张名振,张煌言,以及彭信古等人都忙着收编清洗岛上的清军残余力量,他们哪里想得到自己的行动还能影响到广西战局啊!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在背后筹划这一切的孙可望在计划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孙可望让张名振,张煌言统合广东沿海明军,收复海南岛自然是为了四五月李定国进军广东,水陆并进,东西夹击做准备,而为张名振麾下近两万大军及其家属找到一个可靠的落脚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然,以海南此时的生产力,供养如此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粮食给养还得从其他地方补充,但是淡水,营地,休整等问题却是得以解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可望让张名振借着永历大旗提前统合各方力量的原因了——没有这些广东土著,来自江浙地区的张名振所部根本无法迅速获取大军所必须的粮食,医药,武器补充,更谈不上立足了。
要说,比起大顺军的李来亨,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东南的国姓爷郑成功,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在内的抗清明军大部分都是籍籍无名,但又最有骨气的一批人。
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用于抗清,不断支持着各方的抗清力量,无论是李定国,郑成功,还是臭名昭著的三藩,只要抗清,他们便会摒弃前嫌,竭力配合。
且不说陈上川这位“耻作北朝臣,宁为南国客”,在原来的历史上坚持抗清到十八世纪,被誉为“明朝最后一人”的英雄,便是崖州彭信古,万州曹家父子,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海南岛上的这些抗清英雄们几乎没有享受过明朝廷的恩惠,甚至远在西南的永历朝廷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可他们为了反抗异族的民族压迫,却矢志不渝,坚持斗争。
而彭信古,崖州永乐县的一个卫所兵,一把年纪了还是光棍一条,不知道多少年没碰过武器了,平日里都是扛着锄头在土里刨食的,但为了不剃头,为了尊严,却奋起反击,竖起了海南岛抗清的一面大旗。
只是,清军的力量终究还是太强大了,彭信古等人虽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没有武器装备的补充,他们哪里敌得过清军正规军?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些小人物虽然屡战屡败,却始终没有放弃,彭信古联合曹君辅父子,以及各路黎族村寨,在深山老林里苦苦支撑了好几年。
到1659年,听说郑成功要北伐江南,彭信古又燃起了斗志,三度出山,率领义军响应郑成功。而到了下一年,义军不幸战败,彭信古、黄士谔等人被俘遇害之时,武器居然是木棍,衣衫褴褛,哪里还有点义军领袖的样子?
可以说,他们是最纯粹的抗清义士,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尊严,为了活着的一口气!
好在,现在,在这个张名振率部兴复琼州府的光辉时刻,这些抗清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无疑都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第八十章 小人物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