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PO18脸红心跳
首页我的科学时代 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哪里?!

第一百三十七章 在哪里?!

    一分钟多钟后,烧杯之中的硝化棉和硝化甘油已然完全混合,呈现灰色浆状形态,极为敏感的硝化甘油已经不再那么敏感,余华观察到时机成熟,随后加入极为昂贵和稀有的中定剂,加入量为2%。
    中定剂学名二乙基二苯脲,在国内目前处于纯进口状态,国内化工基础不够,无法生产。
    这是双基药中的重要成分,可以消除和降低酸性氧化分解物的产生,阻止硝酸酯自身的分解,进而提升化学安定性,延长贮存时间,用途同二苯胺基本一致,乃政府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之一。
    就这么一小瓶三十毫克中定剂,就花了余华整整五十块大洋,折合后世人民币五千。
    若按斤来算,一斤中定剂价格得830块大洋。
    “这个价格对于中正老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八路军而言,还是颇为昂贵,即便采用综合性能较差的柯达型双基迫药,也需要用到1%的中定剂,日后需要攻克二乙基二苯脲和二甲基二苯脲的合成技术。”余华加入中定剂搅拌,脑海思考关于中定剂的事情。
    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完全是两个概念。
    若想成规模生产双基迫药和双基炮药,中定剂合成技术必须搞定。
    双基药分为炮药和火箭推进剂,后者暂且不管,前者分为迫击炮药和火炮药,两种类型的火药按照生产工艺不同,划分为巴利斯太型和柯达型。
    巴型双基药采用无溶剂工艺,柯达型采用挥发性溶剂工艺,后世主要采用巴型双基药,中定剂比例为2%,柯达型比例为1%。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双基迫药,生产之中必须加入中定剂,作为枪药安定剂的二苯胺由于呈弱碱性,并不适宜用于炮药领域的双基药。
    相应比例的中定剂加入烧杯,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溶解于硝化甘油之中,不断向硝化棉内部渗透,并紧密粘连结合,极为牢固。
    随后,余华再加入0.3%比例的凡士林进行搅拌。
    d级硝化棉57.5%,硝化甘油40%,中定剂2%,凡士林0.3%,还有石墨和些许水分,这就是b站大佬给予的巴型双基迫药配方。
    伴随着凡士林融合于硝化棉和硝化甘油之中,很快,一份呈淡黄色的浆状物质出现,不出意外的话,这便是合格的准成品巴型双基迫药。
    “应该没问题,今天就到这里,巴型双基迫药弄好,随后是柯达型双基迫药,巴型炮药和柯达型炮药,搞定这些,以及中定剂合成技术,才叫真正意义上完成双基药技术的系统开发……”余华仔细观察烧杯内的浆状物质,确认合格,抬起右手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五点,目光转而看向另一边的徐锐。
    此时,还在配置第二份单基药的徐锐,已经到了最后步骤,整个人谨慎而专注,将a级硝化棉加入烧杯,接着不断搅拌,操作手法略微生硬,但胜在标准。
    观察一会儿,没有出什么岔子,余华没有打扰徐锐,自顾自的忙了起来。
    记录巴型双基迫药详细实验步骤和过程,火药挤压制粒,送到厨房烘干,极为危险的硝化甘油送回原位,等待下一次双基药制取使用。
    忙完,徐锐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第二份单基发射药制取成功。
    “先生,锐子做好了。”徐锐推开,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水,向余华说道。
    言语之中,透出一丝欣喜和激动。
    这是掌握一种技术的喜悦。
    家有钱财百万,不如一技在身,徐锐非常懂得自己掌握的这项技术意味着什么,更明白它有多么珍贵和来之不易。
    若没有先生,他怎能学会如此厉害的技艺?
    这可是制取新型火药!
    “干得不错,先把制粒烘干做了。”余华露出微笑,提示道。
    满脸笑容的徐锐赶紧点了点头,平复心态,拿起金属筛网,将准成品的单基药放在上面,挤压切割成颗粒,紧接着将一斤多颗粒状的湿润单基发射药,送进厨房。
    余华等徐锐忙完从厨房出来,随即嘱咐道:“锐子,今天就到这里,我先去清华园,你留在实验室负责收拾这批发射药,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莫要不懂装懂。”
    今日周五,忙了一个下午,他还要去清华园上课,数学分析已经入门,思维有限元分析系统近在咫尺,容不得丝毫耽搁。
    “锐子明白,一定守好实验室。”徐锐点了点头。
    余华微笑,不再多语,随即背上书包,转身离开化学实验室,踏上前往清华园的道路。
    下午时分,夕阳西下。
    远方红霞满天,冬去春逝,炎炎夏日即将来临。
    今天,距离七月七日,还剩89天。
    ……
    天津,城北郊外。
    两名普通百姓打扮的青年男人,正沿着羊肠小路,穿行于山林之间,步伐平稳而快速,身形灵敏,腰间鼓着,藏有武器。
    不远处,则是一条向着远方不断绵延的铁路——津山铁路。
    津山铁路始于唐胥铁路,为天津城到山海关段,长度约为三百公里左右,这是天津城以北唯一的铁路线,由日军实际控制。
    “李长官,再有四十里地,便是唐山,我们一路走来,没有发现大规模日军活动的踪迹。”行走途中,一名青年男人额头冒着细汗,看了看不远处的标志性地貌,向身边负责此次行动的李长官说道。
    “四十里地……”
    李平眉宇紧皱,目光凝重,本能看了一眼右侧的津山铁路线。
    一路走来,从天津城出发,沿着津山铁路,竟是没有发现任何大规模日军活动的踪迹,无论是行军,还是乘坐火车,都没有日军联队级兵力的身影。
    如今,距离4月7日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两天。
    怎么回事?
    难道是情报破译出错了吗?
    李平心中疑惑,自从上次离开清华园过后,蓝衣社特务处立即按照红密矩阵数学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破译工作,破译大量高价值日军电文。
    不过,为了验证这些电文的真实性,以及红密破译的效果,特务处特地根据价值最高的第一条情报,在天津城北面布控设防,加强对日军部队的监视和观察,试图发现第三师团第六联队的身影。
    然而,两天时间过去,这支大东亚战争的先遣队却并未出现。
    情况显得特别怪异。
    是红密破译资料出错,还是日本人知道了密码体系被破解,立即进行应对?
    不知道。
    “再找找看,继续往前。”驻守李平深呼吸一口气,保持情绪,头脑冷静,双眼清明,回应道。
    他,选择相信华罗庚教授和余同学!
    作为天津到山海关的主干道,津山铁路是日本人大规模运兵的唯一选择,三千多人规模的联队级兵力调动,要求秘密赶到,对方绝不可能大张旗鼓在野外行军,一定会借助铁路线。
    第六联队,究竟在哪里?!
    更了五千多,距离三章六千差几百,明天补上,睡了。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大明之雄霸海外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新明时代旺夫农家女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皇权血色民国,血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