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不是傻子,他自然是听出了朱桂的拉拢之意,说实话,他对这个年轻的王爷也很是佩服的,不说别的,就说他能仅靠他们几个人的叙述就能破获奇案,这说明他的脑子是特别好使的。
而且,朱桂大破瓦剌兵的消息也已经传遍了大明,铁铉自然是知道的,他也承认,朱桂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想去河西跟着朱桂干,理由很简单,他现在在朝廷很受朱元璋的器重,还被朱元璋亲自赐了一个“鼎石”的字号,要知道,这年头被皇帝赐字的人可是不多的,尤其是老朱这么抠门的皇帝。
这一切都代表着老朱对他十分器重,他在朝廷里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铁铉虽然正直,但是不是铁憨憨,他自然也想追求自己仕途的发展,老朱和小朱哪个人的腿粗,那是一目了然的事。
所以,即便朱桂对铁铉赞赏有加,礼遇有加,铁铉暂时也不打算去河西,因为这明显是跟他自身的利益相违背的。
于是,铁铉略微思考了一下,便向朱桂施了一礼,客客气气地说道:“臣多谢殿下抬爱。只是臣在朝廷,身受皇上大恩,即便是粉身碎骨也无以报答。臣之去留,全凭皇上一言而决,岂敢为自己去做考虑?”
铁铉很聪明,把皮球踢给了皇帝,虽然没有明着拒绝朱桂,但是言外之意很明显,那就是自己还是想留在朝廷里干。
对此,朱桂早有心里准备,这毕竟是意料之中的事,古人也不傻,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前途打算。
不是因为你是穿越者就一句话二话不说甩开膀子跟你干,这不现实。
朱桂自然不会因为这件事就跟铁铉生气,哈哈一笑,道:“鼎石公言之有理,我父皇如此器重你,你自然也应该报效他老人家。况且,不管是杭州还是河西,都是我大明的疆土,在哪干都一样,都是为我大明效力。”
铁铉见朱桂没有强迫他,心里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向朱桂作了一揖,道:“谢殿下。臣一定谨记殿下的教诲,实心实意为皇上效力。”
虽然暂时拉不走铁铉有点可惜,但是朱桂也不会因此有多么不快,还是那句话,他现在最紧缺的还是武将,尤其是擅长使用骑兵,擅长进攻的将领。
因为不出意外,等他再回到河西的时候,张温就已经给他训练出一直像模像样的骑兵了,这支骑兵没有能干的武将统领是不行的。
万一一仗就让人家给报销了,那寡人得损失多少经济?心疼都得心疼死。
所以,现在朱桂满脑子想的还是怎样让老朱把定远侯王弼派给他,王弼曾经跟着蓝玉横扫大漠,在捕鱼儿海之战立下大功,他是朱桂心目中最为理想的骑兵统领。
跟铁铉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再说也都是一番客气的官话,浪费时间,朱桂本想着打发铁铉离开,忽然间想起一个人来。
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说实话,朱桂是不喜欢方孝孺的,这个人有学问不假,但是完全就是个掉书袋,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
靖难之役时期,南军北军打的水深火热,而方孝孺这个时候还有心思跟朱允炆商量如何恢复周礼,如何恢复周朝的井田制。
真是让人无语。
但是,有位老前辈说过一句话,男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喝酒喝出来的,朱桂之前就已经和方孝孺见过一面了,昨天晚上又一起喝了顿酒,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一想起将来他要被朱棣灭十族,朱桂心里还是不忍心的,他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对灭十族这个刑罚还是一时难以接受。
于是,朱桂动了恻隐之心,问铁铉道:“不知道方先生住什么地方,寡人也很敬仰方先生的学问,他若是能跟我去河西教化那里的臣民,寡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朱桂没想着重用方孝孺,只是想把他弄到河西,随便给他安排一个教谕,让他抓抓肃藩的教育,没事编一编书就行了。
能救下一千来条人命,也算是寡人的一件功德吧。
不想,铁铉听到朱桂的话之后,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殿下说得太晚了。昨天方先生已经接到了蜀王的邀请,要去成都为蜀王殿下讲学。昨天晚上他来下官这里喝酒也是有向下官辞行的目的。
他说今天早上一早就会出行,想必现在已经离开了。”
罢了,朱桂知道,历史上的方孝孺在洪武时期就很有学名,承蒙朱元璋两次召见,也有很多人劝朱元璋重用他。
但是,朱元璋这辈子见的人多了,是何等的火眼金睛,他早就看出来方孝孺是个书呆子,不堪重用,所以一直没有提拔重要他。
后来,仕途一直不得志的方孝孺就受到了同为书呆子的朱桂的同母哥哥蜀王朱椿的邀请,前去成都讲学,编书,再后来建文帝即位之后,就把他从成都召到京城,参与军国大事。
朱桂本来有心救他一命,没想到他已经去成都了,历史原本的轨迹看来也不是自己说改就改的。
罢了,罢了吧,各安天命吧。
朱桂淡淡地叹了一口气,面无表情地说道:“罢了吧,既然如此,那寡人也就部强求了。鼎石公公务繁忙,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请回去忙吧。”
铁铉也早就想着告退了,他今天来向朱桂汇报那件案子的案情,是因为这件案子是朱桂发现的蹊跷并且交待的,否则的话,他一个朝廷命官是没有必要什么事都向一个藩王汇报的。
现在听到朱桂让他告退,铁铉便又向朱桂作了一揖,道:“谢殿下体恤。那臣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臣告退。”
说罢,便缓缓地退出了朱桂的房间。衙门里还有一堆事儿要处理呢,哪有闲工夫陪你这个二世祖磨洋工啊?
铁铉走后,朱桂便在两位丫鬟的服侍之下用过了早膳,这次杭州之行,经过了前天晚上的斗诗风波和昨天晚上的案件之后,众人的兴致也减少了大半。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随便游览了几个景点,便启程回京了。
寡人回京还要结婚呢。
朱桂等人回到京城之后,京城里关于他和徐妙莐的婚礼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随着婚期的渐渐逼近,朱桂和徐妙莐也开始各自忙碌了起来,甚至已经不被允许见面。
和大明的普通百姓一样,即便是身为藩王,朱桂娶老婆也得按照一定的礼制来,否则的话,女方是不肯过门的,不是明媒正娶,在什么年代也总是遭人白眼的。
在古代,结婚的礼制是有定式的,那就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六礼”,第一道程序便是纳采,也就是男方派使者或者媒人去女方求亲,得到女方愿意成亲的答复之后,再开始约定日期。
儿子结婚这件事永远都是大事,虽然已经主持过很多儿子的婚礼了,但是朱元璋此刻还是兴致勃勃。
他很小的时候基本上就都失去了亲人,现在当了皇帝,对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格外重视,巴不得自己的儿子们都早日成家,早日为朱家开枝散叶。
因此,每到一个儿子结婚的时候,老朱都非常高兴。
为了显示皇家的气派,也为了表示对女方的重视,朱元璋特意派他的小舅子——武定侯郭英担任使者,去女方魏国公家求亲。
说实话,郭英担任这个职位已经担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程序早已经轻车熟路。
皇帝的儿子都是赐婚,不需要媒人说媒,因此郭英的这个使者就承担了媒人的职能,此外,他还是男方家的主婚人。
郭英在今天一大早便穿戴好吉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仆人和礼物,前去魏国公府里行纳采之礼。
由于郭英是皇帝的使者,所以魏国公徐辉祖此时必须出门迎接,这个时候,可不能像寻常百姓那样把人家挡在门外要红包。
徐家请的主婚人是宋国公冯胜,二人听见门口吹吹打打的仪仗队,便知道郭英来了,于是双双出门迎接。
这时候,身为女方家主的徐辉祖就要郑重其事地问郭英,道:“敢请事?(敢问是什么事?)”
此时,郭英也必须客客气气地还礼,然后笑道:“王宫纳配,属于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纳采之礼。”
郭英本来是个武夫,一开始背这些文绉绉的东西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劲的,然而,好在他已经主持过多个藩王的婚礼了,这套婚礼套话也已经很熟练了,所以这次倒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说了出来。
然后,徐辉祖也必须代表魏国公府表态,由于是皇帝赐婚,所以他不能按照寻常百姓那样去矜持,否则就会被视为对皇帝的不敬。
徐家必须立即答应下这门婚事,但是出于中国传统的礼仪,还是要谦虚一下的,于是徐辉祖便作了一揖,道:“臣徐辉祖之女弟,才德不足以备采择。然恭承制命,臣徐辉祖奉诏不敢辞。”
第一百二十九章 奉旨纳采
同类推荐:
穿成逃跑小知青、
大明之雄霸海外、
我在生存游戏里搞基建、
新明时代、
旺夫农家女、
情敌每天都在变美[穿书]、
皇权、
血色民国,血不冷、